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 2.

              汽车正在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6m/s^{2}\)的匀减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  \()\)

              A.\(8.33m\)           
              B.\(3m\)          
              C.\(3.33m\)         
              D.\(7m\)
            • 3.

              一列客车以\(v_{1}\)的速度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同一轨道上有列货车正以速度\(v_{2}\)匀速前进\((v_{2} < v_{1})\),货车车尾距客车车头的距离为\(s\),客车立即作紧急刹车,使客车以加速度\(a\)做匀减速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原速度前进\(.\)问:客车的加速度\(a\)大小符合什么条件,客车和货车才不会相撞?

            • 4. 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的特性,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甲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并将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_{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图乙中\(1\)、\(2\)、\(3\)为\(B\)发射的超声波信号,\(1′\)、\(2′\)、\(3′\)为对应的反射波信号\(.\)接收的反射波滞后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其中\(T_{0}\)和\(\triangle T\)为已知量\(.\)又知该测定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_{0}\),则根据所给信息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为

              A.向右,\(\dfrac{V_{0}{∆}T}{2T_{0}{+∆}T}\)
              B.向左,\(\dfrac{{2V}_{0}{∆}T}{T_{0}{+∆}T}\)
              C.向右,\(\dfrac{{2V}_{0}{∆}T}{T_{0}{+}2{∆}T}\)
              D.向左,\(\dfrac{V_{0}{∆}T}{T_{0}{+}2{∆}T}\)
            • 5.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_{1}\)匀速向右运动\(.\)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_{2}(v_{2} > v_{1})\)滑上传送带,最终滑块又返回至传送带的右端\(.\)就上述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时的速率为\(v_{2}\)

              B.此过程中传送带对滑块做功为\(\dfrac{1}{2}mv_{2}^{2}-\dfrac{1}{2}mv_{1}^{2}\)

              C.此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m(v_{1}+v_{2})^{2}\)

              D.此过程中电动机做功为\(mv_{1}(v_{1}+v_{2})\)
            • 6.

              如图所示,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中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以圆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在\(y=-3R\)处有一垂直\(y\)轴的固定绝缘挡板,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与\(x\)轴成\(60^{\circ}\)角从\(M\)点\((-R,0)\)以初速度\(v0\)斜向上射入磁场区域,经磁场偏转后由\(N\)点离开磁场\((N\)点未画出\()\)恰好垂直打在挡板上,粒子与挡板碰撞后原速率弹回,再次进入磁场,最后离开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N\)点的坐标;

              \((3)\)粒子从\(M\)点进入磁场到最终离开磁场区域运动的总时间。

            • 7.

              人类总想追求更快的速度,继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式运营,又有人提出了新设想“高速飞行列车”,并引起了热议。如图所示,“高速飞行列车”拟通过搭建真空管道,让列车在管道中运行,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最大时速可达\(4\)千公里。我们可以用高中物理知识对相关问题做一些讨论,为计算方便,取“高速飞行列车”\((\)以下简称“飞行列车”\()\)的最大速度为\(v_{1m}=1000m/s\);取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大速度为\(v_{2m}=100 m/s\);参考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设“飞行列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0.8m/s^{2}\)。

              \((1)\)若“飞行列车”在北京和昆明\((\)距离为\(L=2000km)\)之间运行,假设列车加速及减速运动时保持加速度大小为最大值,且功率足够大,求从北京直接到达昆明的最短运行时间\(t\)。

              \((2)\)列车高速运行时阻力主要来自于空气阻力,因此我们采用以下简化模型进行估算:设列车所受阻力正比于空气密度、列车迎风面积及列车相对空气运动速率的平方;“飞行列车”与上海磁悬浮列车都采用电磁驱动,可认为二者达到最大速度时功率相同,且外形相同。在上述简化条件下,求在“飞行列车”的真空轨道中空气的密度\({{\rho }_{1}}\)与磁悬浮列车运行环境中空气密度\({{\rho }_{2}}\)的比值。\((\)忽略列车运动对空气的影响\()\)

            • 8.

              如图所示,在空中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区域,区域的上、下边缘间距为\(h\),磁感应强度为 \(B\)。有一宽度为\(b(b < h)\) 、长度为\(L\)、电阻为\(R\)、质量为\(m\)的矩形导体线圈紧贴磁场区域的上边缘从静止起竖直下落,当线圈的\(PQ\)边出磁场下边缘时,恰好开始匀速运动。求:


              \((1)\) 当线圈的\(PQ\)边出磁场下边缘时,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 线圈穿越磁场区域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耳热。

              \((3)\) 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经历的时间。

            • 9. 波长为\(0.6 μm\)的红光,从\(10 m\)外的交通信号灯传到你的眼睛,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这个距离是波长的多少倍?
            • 10.

              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钟速度增加到\(8m/s\),接着做匀速运动\(10s\)后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8s\)恰好停止运动\(.\)求:

              \((1)\)汽车在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2)\)汽车的总位移;

              \((3)\)若保持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也不变,完成上述位移又恰好停止的最短时间是多少\(?\)运动中最大速度是多少\(?(\)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