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汽车正在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6m/s^{2}\)的匀减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  \()\)

              A.\(8.33m\)           
              B.\(3m\)          
              C.\(3.33m\)         
              D.\(7m\)
            • 2. 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的特性,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甲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并将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_{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图乙中\(1\)、\(2\)、\(3\)为\(B\)发射的超声波信号,\(1′\)、\(2′\)、\(3′\)为对应的反射波信号\(.\)接收的反射波滞后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其中\(T_{0}\)和\(\triangle T\)为已知量\(.\)又知该测定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_{0}\),则根据所给信息可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为

              A.向右,\(\dfrac{V_{0}{∆}T}{2T_{0}{+∆}T}\)
              B.向左,\(\dfrac{{2V}_{0}{∆}T}{T_{0}{+∆}T}\)
              C.向右,\(\dfrac{{2V}_{0}{∆}T}{T_{0}{+}2{∆}T}\)
              D.向左,\(\dfrac{V_{0}{∆}T}{T_{0}{+}2{∆}T}\)
            • 3.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_{1}\)匀速向右运动\(.\)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_{2}(v_{2} > v_{1})\)滑上传送带,最终滑块又返回至传送带的右端\(.\)就上述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时的速率为\(v_{2}\)

              B.此过程中传送带对滑块做功为\(\dfrac{1}{2}mv_{2}^{2}-\dfrac{1}{2}mv_{1}^{2}\)

              C.此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m(v_{1}+v_{2})^{2}\)

              D.此过程中电动机做功为\(mv_{1}(v_{1}+v_{2})\)
            • 4.

              一辆长为\(L_{1}=5m\)的汽车以\(v_{1}=15m/s\)的速度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s_{1}=175m\)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s_{2}=200m\)处有一列长\(L_{2}=300m\)的列车以\(v_{2}=20m/s\)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设汽车运动为匀变速且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考虑汽车和火车的宽度\()\)


            • 5. 将一只苹果斜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依次飞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图中曲线为苹果在空中运行的轨迹。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长
              B.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的平均速度最大
              C.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的位移最小
              D.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的水平位移最大
            • 6. 如图甲所示两平行极板\(P\)、\(Q\)的极板长度和板间距离均为\(l\)。位于极板左侧的粒子源沿两板的中轴线向右连续发射质量为\(m\)、电量为\(+q\)、速度相同、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在\(0-3t\)\({\,\!}_{0}\) 时间内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不考虑极边缘的影响\()\)。己知\(t=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恰好在\(2t\)\({\,\!}_{0}\)时刻经极板边缘射出。上述\(m\)、\(q\)、\(l\)、\(t\)\({\,\!}_{0}\)为己知量。\((\)不考虑粒子间相互影响及返回极板间的情况\()\)

              \((1)\)求粒子的初速度\(v\)\({\,\!}_{0}\)的大小
              \((2)\)求图乙中电压\(U\)\({\,\!}_{0}\)的大小。
            • 7.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B.两种运动中,动能不会变化。
              C.两种运动中的“匀速”的意思相同。
              D.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 曲线运动
            • 8.

              如图所示,电动机带动滚轮做逆时针匀速转动,在滚轮的摩擦力作用下,将一金属板从斜面底端\(A\)送往上部,已知斜面光滑且足够长,倾角\(θ=30^{\circ}\),滚轮与金属板的切点\(B\)到斜面底端\(A\)的距离为\(L=6.5m\),当金属板的下端运动到切点\(B\)处时,立即提起滚轮使它与板脱离接触。已知板的质量为\(m=1kg\),滚轮边缘线速度恒为\(v=4m/s\),滚轮对板的正压力\(F_{N}=20N\)。滚轮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板加速上升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板加速至与滚轮边缘线速度相同时前进的距离;

              \((3)\)板匀速上升的时间。

            • 9.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波遇到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riangle t_{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大于\(v_{声}=\dfrac{2x_{1}}{t_{1}}\)
              B.超声波的速度为\(v_{声}=\dfrac{2x_{2}}{t_{2}}\)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overset{{.}}{v}=\dfrac{2(x_{2}{−}x_{1})}{t_{2}{−}t_{1}{+}2{\triangle }t_{0}}\)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overset{{.}}{v}=\dfrac{2(x_{2}{−}x_{1})}{t_{2}{−}t_{1}{+\triangle }t_{0}}\)
            • 10.

              小铁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从\(A\)点在外力作用力下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以后由于外力撤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C\)点停下来。已知\(BC\)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速度\(v\)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00 m\),则


              A.\(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0 m\)
              B.\(BC\)段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C.\(AB\)段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10 s\)
              D.\(AC\)段所经历的时间为\(25 s\)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