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如图甲,长方形玻璃砖的上下表面是磨砂面,前侧面是光学面,后侧面是镀银面,前后面间的距离为\(d\),现用圆规和直尺测定其折射率,主要操作如下\((\)俯视图如图乙\()\)

              A.在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b\),并在适当位置作\(ab\)的垂线\(ON\)

              B.利用圆规和直尺作\(∠aON\)角平分线\(AO\)

              C.在\(AO\)上的适当位置竖直固定两枚大头针\(P_{1}\)、\(P_{2}\)

              D.放上玻璃砖,使光学面的底线与\(ab\)重合

              E.通过光学面观察\(P_{1}\)、\(P_{2}\)经镀银面成的像,并在视线上插一枚大头针\(P_{3}\),使\(P_{3}\)挡在\(P_{1}\)、\(P_{2}\)的像;再插一枚大头针\(P_{4}\),使\(P_{4}\)挡住\(P_{3}\)及\(P_{1}\)、\(P_{2}\)的像

              F.连接\(P_{4}P_{3}\)并延长与\(ab\)相交于\(O_{1}\).


              \(① P_{4}\)、\(P_{3}\)连线与直线\(ab\)的夹角为\(θ= \)______ .

              \(②\)  若测得\(O\)、\(O_{1}\)间的距离也为\(d\),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 \)______ .

              \((2).\)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①\)用\(l\)表示单摆的摆长,用\(T\)表示单摆的周期,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

              \(②\)选择好器材,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应采用图_____中所示的固定方式.

              \(③\)将单摆正确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出摆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

              \(④\)甲同学多次改变单摆的摆长并测得相应的周期,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但忘记在图中标明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你认为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选填“\({{l}^{2}}\)”“\(l\)”“\(\sqrt{l}\)”\()\),若图线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用\(k\)表示\()\).

              \(⑤\)乙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开始摆动时振幅较小

              B.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left( n-1 \right)\)次全振动的时间记为\(n\)次全振动的时间.

              \(⑥\)丙同学画出了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摆角的正弦值约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2.

              \((1)\)一台发电机产生正弦式电流,如果\(e{=}400\sin 314t(V)\),那么电动势的峰值是______\( V\),如果这个发电机的外电路只有电阻元件,总电阻为\(20\Omega\),写出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为______ .


              \((2)\)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 =0\)时刻的波形,简谐波沿\(x\)轴的正向传播\(.\)已知\(t =2.2 s\)时\(P\)质点恰好第三次在波峰位置\(.\)则该简谐波的周期为______\(s\),在\(t =2.2 s\)内质点\(M\)的路程为___________\(m\).

              \((3)\)同实验桌的小王与小李两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小王同学先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a)\)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d{=}\) ______\( cm\).
               


              \((2)\)接着他们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_{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则通过计算求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 .
              \((3)\)他们通过改变摆线长度\(l_{0}\),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小王同学把摆线长\(l_{0}\)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小李同学作出\(T^{2}{-}l_{0}\)图象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小王______ ,小李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3.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①\)需要测量悬线长度,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悬线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悬线长度为 ______ \(mm\).

              \(②\)一组同学测得不同摆长\(L\)单摆对应的周期\(T\),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T\)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做简谐运动的单摆的\(T-L\)图象\(.\)根据作出的图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A.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正比
              B.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反比
              C.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D.单摆摆长\(L\)越长,周期\(T\)越大
              \(③\)另一组同学进一步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讨论时有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______ .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 4.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 ______ 
              A.\( 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 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 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 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 ______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 \((3)\)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 \((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5.

              \((1)\)在 “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①\)某同学在画玻璃砖边界时操作如图甲所示,请指出其不当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②\)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边界\(ab\)、\(cd\)后,不小心误将玻璃砖向上稍平移了一点,如图乙所示,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玻璃的折射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 实验中

              \(①\)已有的器材:中心带小孔的小钢球、长约\(1m\)的细线、带夹子的铁架台、游标卡尺、秒表。请从图丙选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                \((\)填器材名称\()\);

              \(②\)单摆振动\(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丁中秒表所示,则单摆的振动周期是         \(s\)。

            • 6.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_____ 秒.

              \((3)\)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4)\)有两位同学分别在北京和厦门两地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 \)图象\((\)如图甲所示\()\)。北京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填“\(A\)”或“\(B\)”\(){.}\)另外,在厦门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 ______ 。

            • 7. \((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的操作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的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甲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Δt\)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8.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在下面器材中你应选用什么器材为好\(?\)____________

              A.\(10cm\)长细线    \(B\).\(1m\)长粗绳      \(C\).\(1m\)长细线    \(D.\)厘米刻度尺

              E.毫米刻度尺      \(F.\)泡沫塑料小球    \(G.\)大铝球        \(H.\)小铁球

              I.大时钟          \(J.\)停表

              \((2)\)某同学在实验时有如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circ}\)释放;

               \(B.\)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        

               \(C.\)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

              \((3)\)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数摆动次数时漏数了一次,也就是将摆动\(31\)次当作摆动了\(30\)次进行计算,那么测得\(g\)值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 9.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夹、细线、有孔的小铁球、秒表、米尺,还需补充的器材是\((\)  \()\)
              A.
              B.
              C.
              D.
            • 10.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甲图:小球从偏离平衡位置\(60^{\circ}\)开始摆动

              B.乙图:细线上端用铁夹子固定

              C.丙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作为计时开始与终止的位置

              D.丁图:小球自由下垂时测量摆线的长度

              \((2)\)某同学通过测量\(30\)次全振动时间来测定单摆的周期\(T\),他在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按下秒表记为“\(1\)”,若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时记为“\(2\)”,在数到“\(30\)”时停止秒表,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周期\(T=t/30\),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多次改变摆长时,他均按此方法记录多组数据,并绘制了\(T^{2}-L\)图象,则他绘制的图形可能是________;

              \((3)\)按照\((2)\)中的操作,此同学获得的重力加速度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