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机械能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无法全部用来做功而转化成机械能

              B.将两个分子由距离极近移动到相距无穷远的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即存在表面张力

              E.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2)\)竖直平面内有一直角形内径处处相同的细玻璃管,\(A\)端封闭,\(C\)端开口,最初\(AB\)段处于水平状态,中间有一段水银将气体封闭在\(A\)端,各部分尺寸如图所示,外界大气压强\(p_{0}=75cmHg\).

              \((i)\)若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从\(C\)端缓慢注入水银,使水银与\(C\)端管口平齐,需要注入水银的长度为多少?    

              \((ii)\)若加热使封闭端气体温度升高,使水银与\(C\)端管口平齐,此时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是原来的多少倍?

            • 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物体的温度变化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随之改变

              B.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

              温度降低而增加

              C.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

              D.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

              量之和

              E.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一定能自发进行

              \((2)\)如图所示,粗细相同的导热玻璃管\(A\)、\(B\)由橡皮软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管内,气柱长\(L_{1}=40cm\)。\(B\)管上方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p_{0}=76cmHg\),环境温度\(T_{0}=300K\)。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相平,若\(A\)管不动,将\(B\)管竖直向上缓慢移动一定高度后固定,\(A\)管内水银面上升了\(h_{1}=2cm\)。


              \((i)\)求\(B\)管上移的高度为多少?

              \((ii)\)要使两管内水银面再次相平,环境温度需降低还是升高?变为多 少?\((\)大气压强不变\()\)

            • 3.

              \([\)物理\(——\)选修\(3-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低温物体可能比高温物体内能大

              B.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体积膨胀时内能一定减小

              C.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热运动

              D.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小

              E.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如图所示,厚度不计、高\(h=90cm\)、截面积\(S=20cm^{2}\)且导热良好的气缸置于水平地面上,用厚度不计的轻质活塞封闭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此时气柱长度\(l_{0}=60cm\),现将质量\(m=4kg\)的物块轻放于活塞上,最终活塞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已知活塞与气缸间接触光滑,外界大气压强\(p_{0}=1×10^{3}Pa\),环境温度始终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i)\)活塞因放置物块而下降的距离;

              \((ii)\)现通过气阀缓慢向气缸内充气,每次充入\(0.18L\)压强为\(1×10^{5}Pa\)的气体,若要活塞不滑出气缸,则最高可充气多少次.

            • 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个分子从无穷远处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加再减小分子势能先减小再增大

              B.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中,气体温度会降低、压强会减小

              C.某\(—\)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则单位时间与单位面积泼生碰撞的分子数不变

              D.当水蒸汽达到饱和状态时,蒸发会停止

              E.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是可能的


              \((2)\)一瓶中储存压强为\(100atm\)的氧气\(50L\),实验室每天消耗\(1atm\)的氧气\(190L.\)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5atm\)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 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同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在减小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当\(r < r_{0}\)时\((\)为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距离\()\),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C.水黾\((\)一种小型水生昆虫\()\)能够停留在水面上而不陷入水中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

              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E.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使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2)\)如图所示,一大汽缸固定在水干地面上,通过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缸壁的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的截面积\(S=50cm^{2}.\)活塞与水平平台上的物块\(A\)用水平轻杆连接,在平台上有另一物块\(B\),\(A\)的质量\(m=62.5kg\),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物块间距为\(d=10cm.\)开始时活塞距缸底\(L_{1}=10cm\),缸内气体压强\(p_{1}\)等于外界大气压强\(p_{0}=1×10^{5}Pa\),温度\(t_{1}=27℃.\)现对汽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汽缸内的温度升为\(177℃\)时,物块\(A\)开始移动,并继续加热,保持\(A\)缓慢移动\(.(g=10m/s^{2})\)求:

              \(①\)物块\(A\)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②A\)与\(B\)刚接触时汽缸内的温度.

            • 6. I.\(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大头针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张力
              B.在等压变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单位面积上分子碰撞次数减少
              C.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大,人感觉越潮湿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C\)回到原状态,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C\)的延长线经过原点\(O\),该气体经历\(CA\)过程内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经历\(AB\)过程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⑶\)某柴油机的气缸容积为\(0.83L\),压缩前其中空气的温度为\(47℃\),压强为\(0.8×10^{5}Pa\)。在压缩冲程中,活塞把空气压缩到原体积的\(1/17\),压强增大到\(4×10^{6}Pa\)。若把气缸中的空气看做理想气体,试估算这时空气的温度。已知压缩前空气的密度为\(0.96kg/m^{3}\),摩尔质量为\(M=3.1×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_{A}=6.0×10^{23} mol^{-1}.\)试估算气体的分子个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II.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质量数越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
              B.粒子被加速后,其物质波的波长将变短
              C.玻尔的能级和电子轨道不连续的观点,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D.某放射性元素的\(400\)个原子核中有\(200\)个发生衰变的时间为它的一个半衰期

              \(⑵\)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K\)用极限波长为\(λ_{0}\)的金属制成。用波长为\(λ\)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加在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_____;若将此入射光的强度增大,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⑶\)如图所示,一辆炮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炮管向上仰起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θ\),每发炮弹的质量为\(m\) ,发射前炮车和炮弹的总质量为\(M\)。现发射一发炮弹,经极短的时间\(t\),炮弹离开炮管时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若忽略此过程地面对炮车的阻力,求:


              \(①\)炮弹离开炮管时,炮车的速度大小;

              \(②\)在时间\(t\)内,炮车所受合力平均值的大小

            • 7.

              \((1)\)下面的表格是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7~23\)日中午\(11\):\(00\)时气温与气压的对照表:

              时间

              \(17\)

              \(18\)

              \(19\)

              \(20\)

              \(21\)

              \(22\)

              \(23\)

              气温\((℃)\)

              \(20\)

              \(21\)

              \(19\)

              \(16\)

              \(13\)

              \(14\)

              \(15\)

              气压\((10^{5} Pa)\)

              \(1.014\)

              \(1.018\)

              \(1.013\)

              \(1.017\)

              \(1.026\)

              \(1.000\)

              \(1.010\)

              则\(23\)日与\(17\)日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况几乎不变\((\)空气分子可以看做理想气体\()\)

              B.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减弱了

              C.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了

              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次数增多了

              E.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次数减少了

              \((2)\)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长管道内,用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A\)封闭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气体\(.\)开始时管道内气体温度都为\(T_{0}=500K\),下部分气体的压强\(p_{0}=1.25×10^{5}Pa\),活塞质量\(m=0.25kg\),管道的内径横截面积\(S=1cm^{2}.\)现保持管道下部分气体温度不变,上部分气体温度缓慢降至\(T\),最终管道内上部分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 \dfrac{3}{4}\),若不计活塞与管道壁间的摩擦,\(g=10 m/s^{2}\),求此时上部分气体的温度\(T\).

            • 8.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分子每秒与器壁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压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压强恒等于\(1.0\times {{10}^{5}}Pa\),体积从\(5 L\)膨胀到\(30 L\),若这一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4\times {{10}^{3}}J\),则气体内能增加了\(1.5\times {{10}^{3}}J\)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气缸内,活塞下表面相对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气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地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外界的温度为\({{T}_{0}}.\)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同时改变外界温度,沙子倒完时,外界的温度变为\(T\),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仍为\(h.\)再将外界温度变为\({{T}_{0}}.\)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体积。


            • 9.

              \((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体积不变,压强减小的过程,气体一定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B.若气体内能增加,则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

              C.若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的速度一定增大

              D.若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分子平均距离增大时,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E.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型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左端用水银封闭着长\(L=15cm\)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为\(27℃\)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Δh=3cm\)。设外界大气压为\(75cmHg\)。则:

              \(①\)若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为了使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温度需升高到多少\(℃\)?

              \(②\)若保持\(27℃\)不变,为了使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需从右管的开口端再缓慢注入的水银柱长度\(l\)应为多少?

            • 10.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绝对湿度越大,人感觉越潮湿

              B.气体压强的大小仅与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D.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表现出光学各向异性

              \((2)\)如图为密闭钢瓶中的理想气体分子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情况,可知,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呈现________分布规律;\(T_{1}\)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_{2}\)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B→C\)变化,其有关数据如图所示\(.\)已知状态\(A\)、\(C\)的温度均为\(27℃\),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B\)的温度;

              \(②\)上述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B[\)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单摆的周期与振幅无关,仅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B.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

              C.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可能比减弱点的位移小

              D.声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

              \((2)\)一列简谐波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波源的振动方程\(y=\)________\(cm\);已知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1.5m/s\),则该简谐波的波长为________\(m\).

              \((3)\)如图所示为某等腰直角三棱镜\(ABC\)的截面图,一条光线与\(AB\)面成\(45^{\circ}\)角入射,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sqrt{2}\),求:

              \(①\)光线经过\(AB\)面时的折射角;

              \(②\)通过计算说明光线第一次到达\(BC\)面时能否从\(BC\)面射出.

              \(C[\)选修\(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有关

              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并能够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特征

              \((2)\)图示为金属\(A\)和\(B\)的遏止电压\(U_{c}\)和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金属\(A\)的截止频率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金属\(B\)的截止频率;如果用频率为\(5.5×10^{14}Hz\)的入射光照射两种金属,从金属________\((\)选填“\(A\)”或“\(B\)”\()\)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3)\)在某次短道速滑接力赛中,运动员甲以\(7m/s\)的速度在前面滑行,运动员乙以\(8m/s\)的速度从后面追上,并迅速将甲向前推出,完成接力过程\(.\)设甲、乙两运动员的质量均为\(50kg\),推后运动员乙的速度变为\(5m/s\),方向向前,若甲、乙接力前后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求接力后甲的速度大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