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板靠近验电器\((\)不接触\()\),验电器锡箔上会带 ______ \((\)选填“正”或“负”\()\)电;用手摸一下验电器金属球,再移走玻璃板,锡箔 ______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 2.
              冬天,脱下毛纤衣服时会听到“噼啪”声,有关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毛纤质量差,有触电危险,不能用做帖身衣服
              B.衣服产生了静电,而且是很高的电压
              C.衣服与皮肤摩擦,使衣服起电,同时,人体也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D.与静电现象无关
            •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没有电荷
              B.使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
              C.任何带电球体,都可以看作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
              D.库仑定律适用于任何带电体
            • 4.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 ______ 和 ______ .
            • 5.

              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带等量同种电荷的金属小球 \(A\) 和 \(B(\)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固定在两处,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 \(F\)。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金属球 \(C\) 先后与 \(A\)、\(B\) 球接触,然后移开球 \(C\),此时 \(A\)、\(B\) 球间的静电力为

              A.\(\dfrac{F}{3} \)
              B.\(\dfrac{F}{4} \)
              C.\(\dfrac{3F}{8} \)
              D.\(\dfrac{F}{2} \)
            • 6.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它物质变成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通过摩擦起电,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D.通过摩擦起电,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 7.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这种起电方式为摩擦起电,其原因是\((\)  \()\)
              A.丝绸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B.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 8.

              把\(a\)、\(b\)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小球分别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栓接,小球质量均为\(m\)。先让\(a\)球带上\(+q\)的电量并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现将不带电的小球\(b\)也悬挂于\(O\)点\((\)图中未画出\()\),两球接触后由于静电斥力分开,平衡时两球相距\(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关于\(a\)球所受的静电力大小\(F\)及\(O\)点处的场强大小\(E\),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dfrac{\sqrt{3}}{3}mg\)
              B.\(F=\sqrt{3}mg\)

              C.\(E=\dfrac{\sqrt{3}kq}{{{l}^{2}}}\)
              D.\(E=\dfrac{\sqrt{3}kq}{2{{l}^{2}}}\)
            • 9.

              两个放在绝缘架上的相同金属球,相距\(d\),球的半径比\(d\)小得多,分别带\(q\)和\(3\)\(q\)的电荷,相互斥力为\(3\)\(F\),现将这两个金属球接触,然后分开,仍放回原处,则它们的相互斥力将变为\((\)     \()\)

              A.\(0\)     
              B.\(F\)
              C.\(3\) \(F\)
              D.\(4\) \(F\)
            • 10.

              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C\)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也带了\(1.6×10^{-15}C\)的正电荷
              B.甲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
              C.乙物体失去了\(10^{4}\)个电子
              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2×10^{4}\)个电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