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物理选修\(3-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秒与\((t+0.2)\)秒两个时刻,\(x\)轴上\((-3m,3m)\)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图中\(M\)、\(N\)两质点在\(t\)秒时位移均为\(\dfrac{{a}}{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最大波速为\(20m/s\)

              B.\((t+0.1)\)秒时刻,\(x=-2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

              C.从\(t\)秒时刻起,\(x=2m\)处的质点比\(x=2.5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t\)秒时刻起,在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恰好到达波峰

              E.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3m\)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一半径为\(R\)的半圆柱玻璃体,上方有平行截面直径\(AB\)的固定直轨道,轨道上有一小车,车上固定一与轨道成\(45^{\circ}\)的激光笔,发出的细激光束始终在与横截面平行的某一平面上,打开激光笔,并使小车从图示位置\((\)光线射到\(A\)点\()\)以\(v_{0}\)匀速向右运动\(.\)己知该激光对玻璃的折射率为\(\sqrt{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为\(c.\)求:

              \((i)\)该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

              \((ii)\)从圆柱的曲面有激光射出的时间多少?\((\)忽略光在\(AB\)面上的反射\()\)

            • 2.

              \((1)\)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v\),经过\(0.2s\)后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相同,再经过\(1.0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波速为\(10m/s\)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波速为\(10m/s\)

              C.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

              D.若某时刻\(N\)质点到达波谷处,则\(Q\)质点一定到达波峰处

              E.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2s\)时刻,质点\(M\)处在波峰位置

              \((2)\)如图所示,为玻璃材料制成的一棱镜的截面图,一细光束从圆弧\(AB\)的中点\(E\)点沿半径射入棱镜后,恰好在圆心\(O\)点发生全反射,经\(CD\)面反射,再从圆弧的\(F\)点射出,已知\(OA=a\),\(OD=\)\( \dfrac{ \sqrt{2}}{4}a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①\)出射光线与法线夹角的正弦值      \(②\)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不考虑多次反射\()\)

            • 3.

              \((1)\)某时刻\(O\)处质点沿\(y\)轴开始做简谐振动,形成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经过\(0.8s\)时\(O\)处质点形成的波动图象如图所示。\(P\)点是\(x\)轴上距坐标原点\(96cm\)处的质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该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

              B.该质点振动的周期是\(0.8s\)

              C.从\(O\)处质点开始振动计时,经过\(3.2s\),\(P\)处质点开始振动

              D.该波的波速是\(30m/s\)

              E.从\(P\)处质点开始振动,再经\(0.6s\),\(P\)处质点第一次经过波峰

              \((2)\)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等腰三棱镜的\(AB\)面上,\(AB\)和\(AC\)边长相等,顶角为\(θ=30^{\circ}\),底边\(BC\)长为\(L\),这种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为\(n=\sqrt{2}.\)在三棱镜右侧有一足够大的竖直光屏垂直于\(BC\),光屏到\(C\)点的距离为\(3L.\)求光屏上光斑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tan 15{}^\circ =2-\sqrt{3}\),结果可以带根号\()\)

            • 4.

              \((1)\)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某介质后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在同种介质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

              B.\( a\)光的光子能量比\(b\)光的大

              C. 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小

              D.\( a\)光的波长比\(b\)光的大

              E. 将两束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产生的相邻亮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

              \((2)\)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质点\(P\)的坐标为\(x=0.32m\)。求:

              \(ⅰ\) 从此时刻开始计时,\(P\)点经过\(2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波速;

              \(ⅱ\) 若此列波的周期为\(2s\),则从此时刻开始计时,试写出位置为\(x=0.2m\)的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 5.

              \((1)\)如图为某摄影师用相机抓拍到的某旅游景区的照片,对该照片和摄影师拍摄过程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中的景物在水中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B.由于景物发出的光在平静的湖面上发生全反射,所以景物在水中的像看起来很亮

              C.从相机中看不见湖面下物体的原因,可能是湖面下物体发出的光在湖面发生了全反射

              D.如果摄影师向湖面靠近,从相机中仍不能看到湖面下的物体

              E.如果摄影师远离湖面,从相机中一定看不到湖面下的物体

              \((2)\)如图所示,在坐标轴\(x=0\)和\(x=20 m\)处有两个连续振动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相向传播的两列波,\(t=0\) 时刻两列波刚好传到\(x=2 m\)和\(x=16 m\)处,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2.5 m/s\)。求:


              \(①\)从\(t=0\)到\(t=2.5 s\)这段时间内,\(x=7 m\)处质点运动的路程;

              \(②t=10 s\)时,\(x=12 m\)处质点的位移。

            • 6.

              选修\(3—4\)模块

              \((1)\)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要是波,都能发生衍射、干涉和偏振现象

              B.火车过桥要慢开,目的是使驱动力的频率远大于桥梁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损坏桥梁

              C.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

              E.由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知,质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


              \((2)\)有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列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波的周期\(T_{a}=1s\)。求:


               \(①\)两列波的传播速度;

               \(②\)从\(t=0\)时刻开始,最短经过多长时间\(x=1.0m\)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6m?\)

            • 7.

              A.\( (\)选修模块\(3-3)\)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

              B. 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中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手柄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

              D.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通过如图所示的箭头方向变化到状态\(C.\)则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总的热交换情况是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法确定”\().\) 

              \((3)\) 某种油酸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油酸分子直径为\(d.\)将该油酸稀释为体积浓度为\(\dfrac{1}{n}\)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则油分子的体积为\(\dfrac{\pi d^{3}}{6}.\)求:

              \(①\) 一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②\) 阿伏加德罗常数\(N_{A}\)的表达式.

              B.\( (\)选修模块\(3-4)\)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B. 当波的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时,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 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远离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音调比声源低

              D.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玻璃后频率变小

              \((2)\)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当\(t=0.3 s\)时,\(Q\)点恰好处于波谷位置,则\(P\)点此时处于____\((\)填“波峰”、“波谷”或“平衡”\()\)位置\(.\)这列波的波速至少为____\(m/s.\) 

              \((3)\) 如图所示是一段光导纤维的简化图,光纤总长为\(L.\)已知光从左端射入光线在光纤的侧面上恰好能发生全反射\(.\)若已知该光纤的折射率为\(n\),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

              \(①\) 光在该光纤中的速度大小.

              \(②\) 光从左端射入最终从右端射出所经历的时间.



              C.\( (\)选修模块\(3-5)\)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发现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C.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单个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D. 裂变时释放能量说明发生了质量亏损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辐射出的光子中最长波长为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W_{0}\)的金属钠,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_______\(.\) 

              \((3)\) 氚\(\mathrm{(}_{1}^{3}H)\)是最简单的放射性原子核,夜光手表即是利用氚核衰变产生的\(β\)射线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氚核发生\(β\)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放出不带电且几乎没有静止质量的反中微子\(\overline{\nu_{e}}.\)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一静止的氚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反中微子和\(β\)粒子的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设反中微子的动量为\(p_{1}\),\(β\)粒子的动量为\(p_{2}.\)求:

              \(①\) 氚发生\(β\)衰变的衰变方程.

              \(②\) 产生新核的动量.

            • 8.

              【物理\(—\)选修\(3-4\)】

              \((1)\)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则由图可知___________

              A.质点振动的周期\(T=0.2s\)

              B.波速\(v=20m/s\)

              C.因一个周期质点运动\(0.8m\),所以波长\(λ=0.8m\)

              D.从该时刻起经过\(0.15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m\)

              E.从该时刻起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dfrac{1}{4} \)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OA=\dfrac{R}{2} \),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sqrt{3} .\)若将该束光的入射点从\(A\)点向上移动到距离\(O\)为\(\dfrac{ \sqrt{2}}{2} R\)的\(A_{1}\)处,仍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最终射在水平面上的\(C_{1}\)处,求\(CC_{1}\)的距离是多少\(?\)

            • 9.

              \((1)\)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2)\)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 s\),振幅\(A=5 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①P\)、\(Q\)间的距离;

              \(②\)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 10.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秒与\((t+0.2)\)秒两个时刻,在轴上\((-3m,3m)\)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图中\(M\),\(N\)两质点在\(t\)秒时位移均为\( \dfrac{a}{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最大波速为\(20m/s\)

              B.\((t+0.1)\)秒时刻,\(x=-2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

              C.从\(t\)秒时刻起,\(x=2m\)处的质点比\(x=2.5m\)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t\)秒时刻起,在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恰好到达波峰

              E.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3m\)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2)\)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半圆,\(AB\)为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sqrt{2} \)。


              \((1)\)一束平行光垂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2)\)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 \dfrac{ \sqrt{3}}{2}R \)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