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泡薄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像应是图中的 (    )

              A.
              B.
              C.
              D.
            • 2.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上能看到岸边树的清晰倒影,是发生了光的全反射缘故
              B.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发生了光的全反射缘故
              C.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时,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把人射光由红光改为蓝光,条纹间距将变宽
            • 3.

              用氦氖激光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已知使用的双缝间距离\(d=0.1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6.0 m\),测得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条纹的间距是\(3.8 cm\),则氦氖激光器发出红光的波长\(λ\)是多少?假如把整个装置放入折射率是\( \dfrac{4}{3}\)的水中,这时屏上的条纹间距是多少?

            • 4.

              如图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乙图为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丙图为换用另一颜色的单色光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若已知红光、绿光和紫光的波长大小关系为: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波长最短\(.\)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 5.

              \((1)\)下列五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研究光的衍射

              B.图乙是研究光的干涉

              C.图丙是利用光的偏振

              D.图丁是研究光的偏振

              E.图戊是衍射图样

              \((2)\)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8 cm\)。\(M\)、\(N\)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和\((7,0)\),已知\(t=0.9 s\)时,\(M\)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①\)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②\)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N\)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③\)从\(t=0\)时刻到\(N\)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M\)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 6.

              \((I)(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 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布朗运动

              B. 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

              C. 电场可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D. 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易从地球逃逸

              \((2)\) 每年入夏时节,西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江南、华南等地交汇,形成持续的降雨\(.\)冷空气较暖湿空气密度大,当冷暖气流交汇时,冷气团下沉,暖湿气团在被抬升过程中膨胀\(.\) 则暖湿气团温度会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同时气团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会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CDA\)循环,\(p_{1}\)、\(p_{2}\)、\(V_{1}\)、\(V_{2}\)均为已知量\(.\) 已知\(A\)状态的温度为\(T_{0}\),求:

              \(① C\)状态的温度\(T\).

              \(②\) 完成一个循环,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

              \((II)(1) 2016\)年,科学家利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到由于引力波引起的干涉条纹的变化,这是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关于激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激光是自然界中某种物质直接发光产生的,不是偏振光

              B. 激光相干性好,任何两束激光都能发生干涉

              C. 用激光照射不透明挡板上小圆孔时,光屏上能观测到等间距的光环

              D. 激光全息照片是利用光的干涉记录下物体三维图像的信息

              \((2)\)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取一块半圆形玻璃砖,\(O\)点为圆心,一束红色激光从左侧圆面对准圆心\(O\)进入玻璃砖,最初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砖右侧平面,如图中实线所示\(.\)保持入射光方向和\(O\)点位置不变,让玻璃砖绕\(O\)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当转过\(θ\)角时\((\)图中虚线位置\()\),折射光线消失\(.\)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n=\)____\(.\)若换绿色激光重复上述实验,折射光线消失时,玻璃砖转过的角度\(θ{{'}}\)____\((\)填“\( > \)”“\(=\)”或“\( < \)”\()θ.\)  

              \((3)\)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2.5 Hz.\)在\(t=0\)时,\(x_{P}=2 m\)的\(P\)点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沿\(-y\)方向\(;x_{Q}=6 m\)的\(Q\)点位于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求:

              \(①\) 质点\(P\)第一次有\(+y\)方向最大加速度需经过的时间\(t\).

              \(②\) 波的传播速度\(v\).

              \((III)(1)\)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的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关于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和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氢原子巴尔末线系谱线是包含从红外到紫外的线状谱

              B. 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表明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

              C. 氢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电子在各处的概率是相同的

              D. 氢光谱管内气体导电发光是热辐射现象

              \((2)\) 我国科学家因中微子项目研究获\(2016\)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中微子是一种静止质量很小的不带电粒子,科学家在\(1953\)年找到了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把含氢物质置于预计有很强反中微子流\((\)反中微子用\(\overline{\nu}\)表示\()\)的反应堆内,将会发生如下反应\(\overline{\nu}{{+}}_{1}^{1}H\mathrm{{→}}_{0}^{1}n{{+}}_{1}^{0}e\),实验找到了与此反应相符的中子和正电子\(.\) 若反中微子能量是\(E_{0}\),则反中微子的质量\(m_{\overline{\nu}}=\)______,该物质波的频率\(ν=\)____\(.(\)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  

              \((3)\) 在\(\overline{\nu}{{+}}_{1}^{1}H\mathrm{{→}}_{0}^{1}n{{+}}_{1}^{0}e\)反应过程中,

              \(①\) 若质子是静止的,测得正电子动量为\(p_{1}\),中子动量为\(p_{2}\),\(p_{1}\)、\(p_{2}\)方向相同,求反中微子的动量\(p\).

              \(②\) 若质子质量为\(m_{1}\),中子质量为\(m_{2}\),电子质量为\(m_{3}\),\(m_{2} > m_{1}.\)要实现上述反应,反中微子能量至少是多少\(?(\)真空中光速为\(c)\)

            • 7.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巧妙地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第一次在实验室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图为实验装置简图, \(M\)为竖直线状光源, \(N\)\(O\)均为有狭缝的遮光屏, \(P\)为像屏。现有四种刻有不同狭缝的遮光屏,实验时正确的选择是(    )

              A.\(N\)应选用遮光屏 \(1\)  
              B.\(N\)应选用遮光屏 \(3\)
              C.\(O\)应选用遮光屏 \(2\)                 
              D.\(O\)应选用遮光屏 \(4\)
            • 8.

              【物理\(——\)选修\(3-4\)】

              \(1.\)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向水面,入水后分成\(a\)、\(b\)两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D.当\(a\)、\(b\)两种光从水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E.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向右传播,\(P_{1}\)、\(P_{2}\)为介质中相距\(4m\)的两个点,\(P_{1}\)在左,\(P_{2}\)在右,某一时刻\(P_{1}\)、\(P_{2}\)两质点正好通过平衡位置,\(P_{1}\)、\(P_{2}\)之间只有一个波峰,此时\(P_{2}\)点正向下运动,再经过\(0.2\)秒,\(P_{2}\)第一次返回到平衡位置,求该波的波速。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像和信息,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紫外线比红外线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C.经过同一双缝所得的干涉条纹,红光比绿光条纹宽度大
              D.光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
              E.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 10.

              \([\)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图象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B.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到的波频率变小
              C.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D.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E. \(a\)\(b\)两束光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屏上得到 \(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比 \(b\)光的小,则水对 \(a\)光的折射率比 \(b\)光的大

              \((2)\)一不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满折射率为\( \sqrt{2}\)的透明液体,容器底部正中央\(O\)点处有一点光源\(S\),平面镜\(MN\)与水平底面成\(45^{\circ}\)角放置。若容器高为\(2dm\),底面半径为\((1+ \sqrt{3})dm\),\(OM\)\(=1 dm\)。在容器中央正上方离液面\(1dm\)处水平放置一足够长的刻度尺,求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刻度尺的长度。\((\)不考虑容器侧壁和液面的反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