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现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的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2)\)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ii)\)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 2. \(849\)年,法国科学家斐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地面测出了光的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光束从高速旋转的齿轮的齿缝正中央穿过,经镜子反射回来,调节齿轮的转速,使反射光束恰好通过相邻的另一个齿缝的正中央,由此可测出光的传播速度\(.\)若齿轮每秒转动\(n\)周,齿轮半径为\(r\),齿数为\(P\),齿轮与镜子间距离为\(d.\)则测定光速\(c\)的表达式为(    )

                               


              A.\(2nPd\) 
              B.\( \dfrac{2Pd}{n}\)
              C.\(nPd\)
              D.\( \dfrac{Pd}{n}\)
            • 3.

              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A.\(√\)
              B.\(×\)
            • 4.

              \([\)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医院里用于检测的彩超的原理是: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知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B.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大小总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

              C.在水中的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

              D.水中的气泡,看起来很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气泡中射向水中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

              E.地面上静止的人观察一条沿杆自身长度高速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2)\)某三棱镜的横截面为一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A=90^{\circ}\),\(∠B=30^{\circ}\),\(∠C=60^{\circ}\),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底面\(BC\)涂黑,入射光沿平行与底面\(BC\)的方向射向\(AB\)面,经\(AB\)面和\(AC\)面折射后出射。


              \(①\)求出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延长线的夹角\(α\);

              \(②\)为使上述入射光线能从\(AC\)面出射,折射率\(n\)的最大值为多少?

            • 5. 在竖直的墙壁上挂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当他向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小,他仍能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B.像变大,头顶和脚的像看不到了
              C.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可以用尺寸小些的平面镜
              D.像的大小不变,若刚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要的平面镜尺寸仍然不变
            • 6.

              \((1)\)如图示,在一平静水面上建立\(xOy\)坐标系,甲、乙两波源分别在\(O\)\(1\)和\(O\)\(2\)位置先后以\(5Hz\)的频率上下振动,图中\(A\)、\(B\)为某一时刻两波刚到达的位置。波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不计。图示时刻\(x=0.4m\)处的质点沿振动方向的位移为零,速度向下。已知水波的波速为\(0.5m/s\),振幅均为\(2cm\),两波源起振方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经\(0.5s\),两波前都到达\(x=0.9m\)处

              B.波源\(O\)\(1\)比\(O\)\(2\)开始振动的时间早\(0.4s\)

              C.图示时刻两波波前的交点\(CD\)位移为零,为振动的减弱点

              D.图示时刻\(x=0.46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E.图示时刻起经\(1s\)过程中\(x=0.4m\)处质点的路程为\(72cm\)

              \((2)\)研究光的干涉特性时,常将一束光分成两束频率相同的相干光。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将光“一分为二、一块矩形玻璃砖,下底面镀银,厚为\(d\),右端紧靠竖直光屏,一束单色光沿\(OC\)方向射到玻璃砖上表面,分成两束频率相同的相干光,一束反射后直接射到屏上\(A\)点,一束折射后经下底面反射后再经上表面折射后射到屏上\(B\)点。已知\(OC\)与玻璃砖上表面成\(30^{\circ}\)角,玻璃砖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sqrt{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图中\(A\)、\(B\)两点未画出\(.\)求:

              \(①\)射到\(B\)点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②A\)、\(B\)两点之间的距离。

            • 7.

              \((1)\)略

              \((2)\)如图所示,只含黄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体后,被分成两束光\(OA\)和\(OB\)沿如图所示方向射出\(.\)则(    )


              A.\(OA\)为黄光,\(OB\)为紫光

              B.\(OA\)为紫光,\(OB\)为黄光

              C.\(OA\)为黄光,\(OB\)为复色光

              D.\(OA\)为紫光,\(OB\)为复色光


              \(①\)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

              \(a.\)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

              \(b.\)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 8. 如图所示,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波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 9.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下表面镀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其折射率\(n= \sqrt {2}.\)一束单色光与界面成\(θ=45^{\circ}\)角斜射到玻璃砖表面上,最后在玻璃砖的右侧面竖直光屏上出现了两个光点\(A\)和\(B\),\(A\)和\(B\)相距\(h=2.0cm.\)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试求:\(\)
              \(①\)该单色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②\)玻璃砖的厚度\(d\).
            • 10.

              \(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答题卡上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