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C.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D.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减小
            • 2.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变为\({\,\!}^{14}N\),半衰期约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以后形成的电子束
              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D.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的结构
            • 4.

              在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_{92}^{238}U \)衰变成\({}_{82}^{206}{P}_{b} \)要经过\(6\)次\(β\)衰变和\(6\)次\(α\)衰变
              B.三种放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强,\(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时产生的
              D.\(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强
            • 5.

              如图所示,\(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方框内是匀强磁场,\(LL′\)是厚纸板,\(MN\)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的\(O\)、\(P\)两点处有亮斑,由此可知磁场的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种类、到达\(P\)点的射线种类应属于下表中的 (    )

              选项

              磁场方向

              到达\(O\)点的射线

              到达\(P\)点的射线

              \(A\)

              垂直向上

              \(β\)

              \(α\)

              \(B\)

              竖直向下

              \(α\)

              \(β\)

              \(C\)

              垂直纸面向里

              \(γ\)

              \(β\)

              \(D\)

              垂直纸面向外

              \(γ\)

              \(α\)

              A.\(A\) 
              B.\(B\)   
              C.\(C\)   
              D.\(D\)
            • 6.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_{83}^{210}\mathrm{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_{83}^{210}\mathrm{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物质波的波长与其动量成反比
              C.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是从\(α\)粒子的散射实验开始的
              D.组成原子核的核子数目越多,其结合能就越大
            • 8.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大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时产生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铀核\((\rlap{_{92}}{^{238}}U)\)衰变为铅核\((\rlap{_{82}}{^{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9.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
              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 10.

              如图所示中\(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它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虚线框内是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LL\)\({{"}}\)是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上只有\(O\)\(P\)两点处有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到 \(O\)点的是 \(γ\)射线
              B.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到 \(O\)点的是 \(γ\)射线
              C.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到 \(P\)点的是 \(β\)射线
              D.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到 \(P\)点的是 \(α\)射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