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核反应方程及描述正确的是\((\)  \()\)
              A.\( \;_{ 2 }^{ 4 }He+ \;_{ 15 }^{ 27 }Al→ \;_{ 15 }^{ 30 }P+ \;_{ 0 }^{ 1 }n\)是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的核反应方程
              B.\( \;_{ 92 }^{ 235 }U→ \;_{ 54 }^{ 140 }Xe+ \;_{ 38 }^{ 94 }Sr+ \;_{ 0 }^{ 1 }n\)是核聚变方程
              C.\( \;_{ 1 }^{ 3 }H+ \;_{ 1 }^{ 2 }H→ \;_{ 2 }^{ 4 }He+ \;_{ 0 }^{ 1 }n\)是核聚变方程
              D.\( \;_{ 7 }^{ 14 }N+ \;_{ 2 }^{ 4 }He→ \;_{ 8 }^{ 17 }O+ \;_{ 1 }^{ 1 }H\)是\(α\)衰变方程
            • 2.
              下列有关原子核和质能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出的是核外电子
              D.两个质子之间,不论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
            • 3.
              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一粒静止的\( \overset{234}{90}Th\)核发生改变,释放出的粒子运动方向与磁场垂直,现在探测到新核与放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均为圆,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overset{234}{90}Th\)核发生的是\(α \)衰变
              B.轨迹\(2\)是释放出的粒子的轨迹
              C.衰变后的新核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释放出的粒子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 4.
              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镭核\(( \;_{ 88 }^{ 226 }Ra)\)发生了\(α\)衰变,产生新核氧\(( \;_{ 86 }^{ 222 }Rn)\)。放射出的\(α\)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过程电荷量和质量均守恒
              B.衰变后氧核的动量大小与\(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C.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与\(α\)粒子做匀速图周运动的轨道内切
              D.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与\(α\)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相等
            •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β\)衰变说明原子核里有电子
              B.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会随元素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D.在光电效应中,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6.
              如图所示为\(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的实验示意图,他们除了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发现拿走\(α\)粒子放射源以后,铝箔仍继续发射出一种神奇的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轰击铝箔的核反应方程为:\( \;_{ 13 }^{ 27 }Al+ \;_{ 2 }^{ 4 }He→ \;_{ 15 }^{ 30 }P+ \;_{ 1 }^{ 1 }H\)
              B.轰击铝箔后的生成物是磷\(( \;_{ 15 }^{ 30 }P)\),它的衰变方程为:\( \;_{ 15 }^{ 30 }P→ \;_{ 14 }^{ 30 }Si+ \;_{ 1 }^{ 0 }e+γ\)
              C.拿走\(α\)粒子放射源以后,铝箔继续发射出的神奇粒子实际上是中子
              D.磷\(( \;_{ 15 }^{ 30 }P)\)也具有放射性,只是它不像天然放射性元素那样有一定的半衰期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由于电子的动能减少,所以原子总能量减少
              C.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碳\(14\)含量只有活体中的\( \dfrac {1}{8}\),则此遗骸距今约有\(17190\)年
              D.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 8.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
              D.铀核\(( \overset{238}{92}U)\)衰变为铅核\(( \overset{206}{82}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 9.
              下列射线中,属于原子核内的高速电子流是\((\)  \()\)
              A.阴极射线
              B.\(β\)射线
              C.\(α\)射线
              D.\(γ\)射线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的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
              D.某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5\)天,\(12\) \(g\)经过\(15\)天衰变后剩余的质量为\(0.5\) \(g\)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