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的复杂性
              B.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C.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不稳定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_{1}+2m_{2}-m_{3})c^{2}\)
              D.放射性元素发生\(β\)射线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发生电离产生的
            • 3.
              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差不多,穿透能力强
              B.\( \;_{ 92 }^{ 238 }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 \;_{ 90 }^{ 234 }Th(\)钍\(234)\)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_{ 2 }^{ 4 }He+ \;_{ 7 }^{ 14 }N→ \;_{ 8 }^{ 16 }O+ \;_{ 0 }^{ 1 }n\)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4.
              轻核聚变在人类实践中可提供巨大的核能源,最简单的聚变反应是中子\( \;_{ 0 }^{ 1 }n\)和质子\( \;_{ 1 }^{ 1 }P\)聚合成氘核\( \;_{ 1 }^{ 2 }D\),在形成氘核后,接着会发生一系列的核反应:
              \(① \;_{ 1 }^{ 2 }D+ \;_{ 1 }^{ 2 }D→ \;_{ 1 }^{ 3 }T+ \;_{ 1 }^{ 1 }P+4.04MeV\)    
              \(② \;_{ 1 }^{ 2 }D+ \;_{ 1 }^{ 2 }D→ \;_{ 2 }^{ 3 }He+ \;_{ 0 }^{ 1 }n+3.27MeV\)
              \(③ \;_{ 1 }^{ 2 }D+ \;_{ 1 }^{ 3 }T→ \;_{ 2 }^{ 4 }He+ \;_{ 0 }^{ 1 }n+17.58MeV\)    
              \(④ \;_{ 1 }^{ 2 }D+ \;_{ 2 }^{ 3 }He→ \;_{ 2 }^{ 4 }He+ \;_{ 1 }^{ 1 }P+18.4MeV\)
              在\(①②\)中产生的\( \;_{ 1 }^{ 3 }T\)和\( \;_{ 2 }^{ 3 }He\)在\(③④\)中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以上四个核反应的总效果可表示为\(6 \;_{ 1 }^{ 2 }D→2 \;_{ 2 }^{ 4 }He+2X+2 \;_{ 0 }^{ 1 }n+E\),对于上述核反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X\)应为\( \;_{ 1 }^{ 3 }T\)
              B.\(E\)应为\(50.7\) \(MeV\)
              C.参与反应的氘核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3.6\) \(MeV\)
              D.\( \;_{ 2 }^{ 3 }He\)与\( \;_{ 1 }^{ 3 }T\)互为同位素
            •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_{ 92 }^{ 235 }U→ \;_{ 56 }^{ 141 }Ba+ \;_{ 56 }^{ 92 }Kr+2 \;_{ 1 }^{ 2 }n\)
              B.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_{1}+2m_{2}-m_{3})c^{2}\)
              C.铀\((\)\( \;_{ 92 }^{ 235 }\)U\()\)经过多次\(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 \;_{ 82 }^{ 206 }Pb)\)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
              D.一个处于\(n=5\)能级态的氢原子,自发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辐射\(10\)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 6.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于\(2017\)年\(11\)月\(30\)日在线发布,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有理论预言,当两个暗物质粒子相遇时,由于互为反物质,它们便会湮灭,从而产生出高能的\(γ\)射线。假设有一个\(α\)粒子\(( \;_{ 2 }^{ 4 }He)\)和一个反\(α\)粒子\(( \;_{ -2 }^{ 4 }He)\),它们的质量均为\(m\),以相同的动能\(E_{k}\)进行对心碰撞而发生湮灭。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过程中 ______ 。
              \((A)\)可能只放出一束光子
              \((B)\)可能放出两个频率相同的光子
              \((C)\)可能放出三个频率相同的光子
              \((D)\)只能放出两个频率相同的光子
              \((2)\)该\(α\)粒子的动量为 ______ ,其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______ 。
              \((3)\)试计算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总能量\(E.(\)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
            • 7.
              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它可破坏细胞基因,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 \;_{ 94 }^{ 239 }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 \;_{ 94 }^{ 239 }Pu→X+ \;_{ 2 }^{ 4 }He+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100\)个\( \;_{ 94 }^{ 239 }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
              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
              D.衰变发出的\(γ\)放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 8.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中等质量核的比结合能大,这些核较稳定
              B.\( \;_{ 1 }^{ 2 }H\)核比\( \;_{ 3 }^{ 6 }Li\)核更稳定
              C.\( \;_{ 92 }^{ 235 }U\)核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释放能量
              D.\( \;_{ 36 }^{ 89 }Kr\)核的结合能比\( \;_{ 92 }^{ 235 }U\)核的大
            • 9.
              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_{ 1 }^{ 1 }H+ \;_{ 6 }^{ 12 }C→ \;_{ 7 }^{ 13 }N+Q_{1}\),\( \;_{ 1 }^{ 1 }H+ \;_{ 7 }^{ 15 }N→ \;_{ 6 }^{ 12 }C+X+Q_{2}\)方程式中\(Q_{1}\)、\(Q_{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  \()\)
              原子核 \( \;_{ 1 }^{ 1 }H\) \( \;_{ 2 }^{ 3 }He\) \( \;_{ 2 }^{ 4 }He\) \( \;_{ 6 }^{ 12 }C\) \( \;_{ 7 }^{ 13 }N\) \( \;_{ 7 }^{ 15 }N\)
              质量\(/u\) \(1.0078\) \(3.0160\) \(4.0026\) \(12.0000\) \(13.0057\) \(15.0001\)
              A.\(X\)是\( \;_{ 2 }^{ 3 }He\),\(Q_{2} > Q_{1}\)
              B.\(X\)是\( \;_{ 2 }^{ 4 }He\),\(Q_{2} > Q_{1}\)
              C.\(X\)是\( \;_{ 2 }^{ 3 }He\),\(Q_{2} < Q_{1}\)
              D.\(X\)是\( \;_{ 2 }^{ 4 }He\),\(Q_{2} < Q_{1}\)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要吸收光子,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B.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验证了这个猜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