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读出下面仪器读数:单位\((mm)\)
              如图\(1\)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______\( mm\);如图\(2\)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 cm\),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值\(I_{g}{=}0{.}6A\),面板如图\(3\)所示,指针现在的电流示数是______\( A\),如图\(4\)所示,秒表的读数是多少______\( S\)。          

               

            • 2.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示装置安装器材;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沿长木板向下运动,且使小车上的挡光板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

              C.取下细绳和砂桶,测量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m\)并记录;

              D.把小车置于靠近滑轮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记录小车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显示的时间;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砂桶,改变砂桶中砂子的质量,重复\(B~D\)步骤。

              \((1)\)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________。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必须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B.小车的质量必须远小于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

              C.平衡摩擦力时要取下细绳和砂桶

              D.平衡摩擦力时不需要取下细绳和砂桶

              \((3)\)若挡光片的宽度为\(d\),光电门\(1\)、光电门\(2\)之间的距离为\(l\),显示的时间分别为\(t_{1}\)、\(t_{2}\),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 3.

              \((1)\)如图所示是电磁流量计的示意图,圆管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空间有匀强磁场,当管中的导电液体流过磁场区域时,测出管壁上\(MN\)两点的电势差大小\(U\),就可以知道管中的液体流量\(Q\)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横截面的液体体积,已知管的直径为\(d\),磁感应强度为\(B\),则关于\(Q\)的表达式正确的是____

              __.



              \((2)\)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动能\(E_{k}\)、质量为\(m\)的电子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______.

              \((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B.放小车的长坂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C.每次实验时,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可以不一致
              D.每次实验时,可以不求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4)\)读出如图游标卡尺测量的读数______\(cm\).



              \((5)\) 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Omega\),可当标准电阻用\()\) 一只电流表\((\)量程\({Ig}{=}0{.}6A\),内阻\(r_{g}{=}0{.}1\Omega)\)和若干导线


              \({①}\)请根据测定电动势\(E\)内电阻\(r\)的要求,设计图\(1\)中器件的连接方式,画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②}\)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与\(R\)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并作好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R{=}2{.}6\Omega\)时,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示数为______\(A.\)处理实验数据时首先计算出每个电流值\(I\) 的倒数\(\dfrac{1}{I}\);再制作\(R{-}\dfrac{1}{I}\)坐标图,如图\(3\)所示,图中已标注出了\((R{,}\dfrac{1}{I})\)的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2\)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也标注在图\(3\)中上.
              \({③}\)在图\(3\)上把描绘出的坐标点连成图线
              \({④}\)根据图\(3\)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电阻\(r{=}\)______\(\Omega{.}\)
            • 4.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过程中:

                  \(①\)小李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直径\(d=\)_________\(cm\).

                  \(②\)小张同学实验时却不小心忘记测量小球的半径,但测量了两次摆线长和周期,第一次测得悬线长为\(L_{1}\),对应振动周期为\(T_{1}\);第二次测得悬线长为\(L_{2}\),对应单摆的振动周期为\(T_{2}\),根据以上测量数据也可导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小李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铁芯不闭合\()\)进行研究.

                  \(①\)实验还需要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__\((\)多选\()\);

                  \(②\)实验中,上图中变压器的原线圈接线“\(0\)、\(8\)”接线柱,副线圈接线“\(0\)、\(4\)”接线柱,当副线圈所接电表的示数为\(5.0 V\),则所接电源电压挡位为_________.

                  \(A.18.0 V\)  \(B.10.0 V\)  \(C.5.0 V\)  \(D.2.5 V\)

            • 5.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___。

              \((2)\)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

              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填写元件代号\()\)

              \((3)\)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 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乙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m\)。

            • 6. 如图甲、乙是用游标卡尺测量两段不同金属丝的长度的数据,其读数分别为________\(cm\)、________\(cm\);图丙是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直径的数据,其读数是________\(cm\).

            • 7. Ⅰ\(.(1)\)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mm\);
              \((2)\)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mm\)。

              Ⅱ\(.\)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着纸带,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左右移动垫在长木板右下方的薄木片,使小车\(A\)牵着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A\)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1)\)实验获得的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A\)为运动的起点\(.\)应选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若测得小车\(A\)的质量 \(m_{1}=0.4kg\),小车\(B\)的质量为\(m_{2}=0.2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 kg⋅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8.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并选用缝间距\(d\)\(=0.20 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 mm\)。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




              \((1)\)   若某同学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后,在目镜中看到一片黑暗,最可能的原因是                                               

              \((2)\)   经过老师指导后,该同学成功地观测到干涉条纹。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乙\((\)\(a\)\()\)所示,图乙\((\)\(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乙\((\)\(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_{1}=\) \(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丙\((\)\(a\)\()\)所示,记下此时游标尺读数。

              \((3)\)   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x\)\(=\)________\(mm\),这种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nm\)。

            • 9.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此示数为         \(mm\)。









              \((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交流电源频率为\(50H_{Z}\),打出一段纸带如图所示。纸带经过\(2\)号计数点时,测得的瞬时速度\(υ\)\(=\)          \(m/s\)。若实验时交流电源频率大于\(50Hz\),则纸带经过\(2\)号点的实际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测量速度。



            • 10.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_{A}\)和\(Δt_{B}\),求出加速度\(a\) ;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_{A}\)和\(Δt_{B}\)表示为 \(a =\)____ 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 \(μ =\)____ 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 ___误差\((\)填“偶然”或“系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