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cd\)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cd\)为界面画光路图.
               
              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 \((1)\)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其光路图如图\(1\)所示,对此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A.为了减少测量误差,\(P_{1}\)和\(P_{2}\)的连线与玻璃砖界面的夹角越大越好
              B.为了减少作图误差,\(P_{3}\)和\(P_{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C.若\(P_{1}\)、\(P_{2}\)的距离较大时,通过玻璃砖会看不到它们的像
              D.若\(P_{1}\)、\(P_{2}\)连线与法线夹角太大,有可能在\(ab′\)界面发生全反射
              \((2)\)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他在完成了光路图后,以\(O\)点为圆心,\(10.00c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线段\(OO′\)的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交\(NN′\)于\(B\)点,过\(C\)点作法线\(NN′\)的垂线\(CD\)交\(NN′\)于\(D\)点,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8.00cm\),\(CD=4.00cm\),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 .
            • 3.

              \((1)\)在 “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①\)某同学在画玻璃砖边界时操作如图甲所示,请指出其不当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②\)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边界\(ab\)、\(cd\)后,不小心误将玻璃砖向上稍平移了一点,如图乙所示,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玻璃的折射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 实验中

              \(①\)已有的器材:中心带小孔的小钢球、长约\(1m\)的细线、带夹子的铁架台、游标卡尺、秒表。请从图丙选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                \((\)填器材名称\()\);

              \(②\)单摆振动\(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丁中秒表所示,则单摆的振动周期是         \(s\)。

            • 4. Ⅰ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很小时,完成\(n\)次全振动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直径为\(d\).

              \((1)\)测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图所示,摆球直径\(d{=}\)______.
              \((3)\)实验中某学生所测\(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室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如图乙所示,移动测量头上的手轮,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x_{1}{.}\)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向右移动对准第\(4\)条亮纹的中心,此时手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x_{2}\)如图丙所示,则读数\(x_{2}{=}\) ______\( mm\);已知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双缝间距为\(d\),计算波长的公式\(\lambda{=}\) ______\((\)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2)\)下述现象中能够观察到的是______
              A.将滤光片由绿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B.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增大双缝与屏的距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5.

              Ⅰ\(.\)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方法如下:\(①\)把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定出其圆心\(O\),在白纸上用铅笔描下其直径和圆心位置,让一束光沿与直径垂直的方向穿入玻璃砖的圆弧部分射到圆心\(O\),如图所示。\(②\)不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和位置,让玻璃砖以\(O\)点为轴逆时针转动到从玻璃砖平面一侧恰好看不到出射光为止。\(③\)用铅笔描下此时玻璃砖直径的位置,移去玻璃砖测出玻璃砖转过的角度\(β\),由\(β\)计算出折射率。这种测量方法是利用光的________现象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当玻璃砖转过的角度\(β\)时的入射角叫________。若已知\(β=42^{\circ}\),且\(\sin 42^{\circ}=0.67\),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Ⅱ\(.\)如图\(1\)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 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若不考虑小球的大小\()\)

              \((1)\) 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小球\(1\)质量可以等于小球\(2\)的质量

              \((2)\) 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_{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_{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_{1}\)、\(m_{2}\)            

              D.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3)\) 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4)\) 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2\)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两球碰撞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_{1}\),\(l_{2}\)、\(l_{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6. A、\(B\)、\(C\)、\(D\)四个同学用“插针法”测定透明半圆柱玻璃砖的折射率,\(O\)为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使入射光线跟玻璃砖的平面垂直,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P_{1}\)、\(P_{2}\)、\(P_{3}\)、\(P_{4}\)是实验插针的结果.
              \((1)\)在这四个图中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是______
              \((2)\)在这四个图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折射率的同学是______
            • 7.

              下列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时,平衡摩擦过程中一定要把小桶挂上并让打点计时器工作

              B.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小支柱与槽口的距离等于小球直径;两球的质量关系应满足:\(m_{1} > m_{2}\)

              C.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摆线应选择细而不容易伸长的线,长度最好大于\(1m\);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高位置时开始记时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其原理为\(mgh=mv^{2}/2\),因此,需要用天平测定物体的质量

              E.在“测定玻璃折射率”时,要使入射角大一些,否则折射角太小,作图和测量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F.在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换挡后不一定要调零

              G.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时,单缝双缝应相互平行,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双缝到单缝距离应相等

            • 8.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以后,他以\(O\)点为圆心、\(10.00cm\)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OO′\)连线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交\(NN′\)于点\(B\),过\(C\)点作法线\(NN′\)的垂线\(CD\)交\(NN′\)于\(D\)点,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8.00cm\),\(CD=4.00cm.\)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 .
              \((2)\)某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9.

              \((1)\)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_{1}\)和\(P_{2}\),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插上大头针\(P_{3}\)、\(P_{4}\),使\(P_{3}\)挡住\(P_{1}\)、\(P_{2}\)的像,\(P_{4}\)挡住\(P_{3}\)和\(P_{1}\)、\(P_{2}\)的像\(.\)如图所示,\(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图中\(AO\)表示经过大头针\(P_{1}\)和\(P_{2}\)的光线,该光线与界面\(aa′\)交于\(O\)点,\(MN\)表示法线.

              \(①\)请将光路图画完整,并在图中标出光线进入玻璃砖发生折射现象的入射角\(θ_{1}\)和折射角\(θ_{2}\);

              \(②\)该玻璃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________\(.(\)用\(θ_{1}\)和\(θ_{2}\)表示\()\)

              \((2)\)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cd\)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cd\)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0. 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甲所示.
              \(①\)这块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②\)如果有几块宽度\(d\)不同的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d\)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