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_{1}\)、\(P_{2}\)并保持\(P_{1}\)、\(P_{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_{1}\)、\(P_{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_{3}\),使\(P_{3}\)正好挡住\(P_{1}\)、\(P_{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_{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


              \((1)\)若\(∠AOF=30^{\circ}\),\(O P_{3}\)与\(OC\)的夹角为\(30^{\circ}\),则\(P_{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为___.

              \((2)\)图中\(P_{3}\)、\(P_{4}\)两位置中________\((\)填“\(P_{3}\)”或“\(P_{4}\)”\()\)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大.

              \((3)\)若保持\(∠AOF=30^{\circ}\)不变,用该装置能测量的最大折射率为________.

            • 2.

              如图所示,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

               

              \((1)\)对于该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几个学生发生了争论,他们的意见正确的是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P_{1}\)与\(P_{2}\)、\(P_{3}\)与\(P_{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B.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P_{1}\)与\(P_{2}\)、\(P_{3}\)与\(P_{4}\)之间的距离应取小些

              C.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入射角\(i\)应适当取大些

              D.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入射角\(i\)应取小些

              \((2)\)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为测量该种玻璃的折射率,两位同学分别用圆规及刻度尺作出了完整光路和若干辅助线,如图甲、乙所示\(.\)在图中能够仅通过测量\(DE\)、\(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_____\((\)选填“甲”或“乙”\()\),所测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用代表线段长度的字母\(DE\)、\(FG\)表示\()\).


              \((3)\)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他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记录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与\(bb′\)不平行,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是正确的是____.

              A.\(P_{1}P_{2}\)与\(P_{3}P_{4}\)两条直线平行      

              B.\(P_{1}P_{2}\)与\(P_{3}P_{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          

              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4)\)某同学为了避免笔尖接触玻璃面,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侧面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乙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是正确的,画光路时将入射点和折射点都确定在\(a{{'}}b{{'}}\)和\(c{{'}}d{{'}}\)上,则测出的\(n\)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3.

              \((1)\)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所示.


              \(①\)插大头针\(P_{4}\)时应______ .
              \(②\)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 ______\((\)用图中的\(\theta_{1}\)、\(\theta_{2}\)表示\()\).
              \(③\)关于此实验的一些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P_{1}\)、\(P_{2}\)及\(P_{3}\)、\(P_{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减小误差
              B.\(P_{1}\)、\(P_{2}\)及\(P_{3}\)、\(P_{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减小误差
              C. 人射角适当大些,可以减小误差
              D. 人射角太大,折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使实验无法进行.

              \(④\)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cd\)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cd\)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插上了\(P_{1}\)、\(P_{2}\)两枚大头针,但在\(y{ < }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_{1}\)、\(P_{2}\)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一个大游泳池,池底面水平,池水深\(1{.}2m\),有一竹竿竖直插入池底,浸入水中的部分正好是全长的一半,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7^{{∘}}\)角射入池底,竹竿的影长为\(2{.}5m\),水的折射率为________。

            • 4. 如图所示,游泳池宽度\(L=15m\),水面离岸边的高度为\(0.5m\),在左岸边一标杆上装有一\(A\)灯,\(A\)灯距地面高\(0.5m\),在右岸边站立着一个人,\(E\)点为人眼的位置,人眼距地面离\(1.5m\),若此人发现\(A\)灯经水反射所成的像与左岸水面下某处的\(B\)灯经折射后所成的像重合,已知水的折射率为\(1.3\),则\(B\)灯在水面下多深处?\((B\)灯在图中未画出\()\)
            • 5.

              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某同学得到的光路和玻璃砖边界如图所示,并测量得到了图中的四个角度\(θ_{1}\)、\(θ_{2}\)、\(θ_{3}\)、\(θ_{4}\)。

              \((1)\)该同学在实验中进行了以下部分操作,不妥或错误的有_________。

              A.将玻璃砖轻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沿玻璃砖的两个长边分别画出边界\(EE{{'}}\)和\(FF{{'}}\)

              B.在\(EE{{'}}\)上选择一点\(O\),作为入射光线入射点;

              C.画一条线作为入射光线,在该线上插大头针\(G_{1}\)和\(G_{2}\);

              D.画一条线作为通过玻璃砖后的光线,在该线上插大头针\(G_{3}\)和\(G_{4}\)。

              \((2)\)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计算公式是\(n=\)_________。

            • 6.

              \((1)\)在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先在白纸上画出一直线并让待测玻璃砖一界面\(ab\)与直线重合放置,再进行插针观察,如图所示,梯形\(abcd\)是其主截面的边界线,而\(A\)、\(B\)、\(C\)、\(D\)为该同学在某次实验时插入的\(4\)枚大头针的位置情况。

              \((i)\)完成测量玻璃砖折射率的有关光路图,并标出光线在界  面\(ab\)上的入射角\(α\)和折射角\(β\);

              \((ii)\)用\(α\)和\(β\)写出计算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_;

              \((iii)\)若所画的直线\(cd\)比实际界面向右平移了一些,则测得的折射率将_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为传播方向上一个质点,如图所示为\(t=0\)时刻的波形图,此时\(P\)点的纵坐标 \(\sqrt{2}\)\(cm\)。若经过时间\(\Delta t=0.1s\),\(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求:

              \((i)\)波的传播速度\(v\);

              \((ii)\)从\(t=0\)时刻起经过\(0.5s\),质点\(P\)的位置坐标和\(P\)运动的路程。

            • 7.

              \((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先确定了上边界\(a\)和入射光线\(AO\),竖直插好大头针\(P_{1}\)、\(P_{2}\),在画边界\(a'\)时不小心将玻璃砖向下平移一小段。然后玻璃砖保持在此位置继续实验,则测得的折射率     \((\)填“偏小”、“不变”、“偏大”\()\)。


              \((2)\)某同学想观察白光的干涉图样,如图甲所示已经将光源置于光具座左侧。为了完成实验,需要进行下列操作


              \(①\)在双缝前安装单缝,在遮光筒右侧安装测量头

              \(②\)调节拨杆使单、双缝平行,直至目镜中观察到干涉图样

              \(③\)在光源的右侧依次将透镜、遮光筒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并使三者中心线共轴

              \(④\)在遮光筒左侧安装双缝,调节光源位置和高低,通过遮光筒右侧观察,直至视野内出现一条中心有亮点的亮线\((\)保证光沿遮光筒轴线传播\()\)

              上述操作进行正确的排序是                ;某次测量头上游标卡尺如图乙所示\((\)精度为\(0.02mm)\),则读数为        \(mm\)。

            • 8.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下表面镀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其折射率\(n= \sqrt {2}.\)一束单色光与界面成\(θ=45^{\circ}\)角斜射到玻璃砖表面上,最后在玻璃砖的右侧面竖直光屏上出现了两个光点\(A\)和\(B\),\(A\)和\(B\)相距\(h=2.0cm.\)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试求:\(\)
              \(①\)该单色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②\)玻璃砖的厚度\(d\).
            • 9. 某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都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记录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和\(bb{{"}}\)不平行如图,则(    )

              A.\(P_{1}P_{2}\)与\(P_{3}P_{4}\)两条直线平行 
              B.\(P_{1}P_{2}\)与\(P_{3}P_{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 
              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 10.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

              \((1)\)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先把空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取出后迅速用一个气球紧套在烧瓶颈上,再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胀大起来,如图所示,与烧瓶放进热水前相比,放进热水后密闭气体的____\(.\) 

              A. 内能减小

              B.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 分子对烧瓶底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 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 我国科技人员用升温析晶法制出了超大尺寸单晶钙钛矿晶体,尺寸超过\(71 mm\),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尺寸超过\(0.5\)英寸的钙钛矿单晶,假设该单晶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则该晶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分子直径为____\(.(\)球的体积\(V=\dfrac{1}{6}πD^{3}\),\(D\)为球的直径\()\)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图\(A→B→C\)状态变化过程\(.\)气体在\(A\)状态时温度为\(300 K\).

              \(①\) 求气体在\(B\)状态时的温度\(T_{B}\).

              \(②\) 若\(A→B→C\)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了\(40 J.\) 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B.\( (\)选修模块\(3-4)\)

              \((1)\) 某同学用插针法测量平行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图景如图所示\(.\)他按正确的方法插了大头针\(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实验中,入射角应适当大些

              B. 该同学在插大头针\(d\)时,使\(d\)挡住\(a\)、\(b\)的像和\(c\)

              C. 若入射角太大,光会在玻璃砖内表面发生全反射


              D. 该实验方法只能测量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

              \((2)\) 如图所示,一列火车以速度\(v\)相对地面运动\(.\)如果地面上的人测得:地面上一只光源发出的闪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壁和后壁,则火车上的人测得此闪光先到达____\((\)填“前壁”或“后壁”\()\),这两束闪光的传播速度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 有一列沿水平绳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 \(10 Hz\),振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某时刻,绳上质点\(P\)位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在\(P\)点右方 \(0.6 m\)处有一质点\(Q.\) 已知此波向左传播且波速为\(8 m/s\).

              \(①\) 求此列简谐波的波长\(λ\).

              \(②\) 画出该时刻\(P\)、\(Q\)间波形图并标出质点\(Q\)的位置.


              C.\( (\)选修模块\(3—5)\)

              \((1)\) 如图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用一定频率的光照射阴极\(K\),当滑片\(P\)处于图示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为使电流表示数减小,下列办法可行的是____\(.\) 

              A. 将滑片\(P\)向右移动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

              C. 换用电动势更大的电源

              D. 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

              \((2)\) 由玻尔原子理论,氦离子\(He^{+}\)能级如图所示,电子在\(n=3\)轨道上比在\(n=4\)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填“大”或“小”\().\)当大量处在\(n=3\)的激发态的\(He^{+}\)发生跃迁时,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条\(.\) 

              \((3)\) 以一定速度运动的原子核\({{\;}}_{Z}^{A}X\)放出\(α\)粒子后变成静止的原子核\(Y.\)若\(X\)、\(Y\)和\(α\)粒子的静质量分别是\(M\)、\(m_{1}\)和\(m_{2}\),真空中光速为\(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求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以及\(α\)粒子的动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