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起重机用恒力F使质量为1000kg的货物在1s内由静止上升了2m,则在这1s内(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1)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焦耳的功?
              (2)F对货物做了多少焦耳的功?
              (3)合外力做的功?
            • 2. (2016春•咸阳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30N拉力F在水平面上拉车行走5m,.已知拉力和水平方向夹角是37°,则拉力F对车做功是    J.若车受到的阻力是20N,则车克服阻力做功是     J.
            • 3. (2016春•福建校级期中)如图,一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N的恒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求物体经过3s:
              (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F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3)在3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 4. 一质量为m=0.2kg的小球从高为H=45m的地方由静止下落,不计空气阻力.求:
              (1)下落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的功W;
              (2)全过程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
              P

              (3)全过程中重力的最大功率Pm
            • 5.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L.
              (2)上述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h′.
            • 6.
              如图所示,倾角为\(30^{\circ}\)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传送带左右两端\(AB\)间的距离\(L\).
              \((2)\)上述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h′\).
            • 7. 用一恒力F将m=20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2s内提升4m,求:
              (1)恒力F所傲的功.
              (2)第二秒内恒力F做功的功率.
              (3)如再继续提升,则第3s末恒力F的功率.
              (4)前3s内合力所做的功.
            • 8. 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斜滑道AB和光滑圆弧滑道BC在B点相切连接,圆弧末端C点的切线水平,C点到水面的距离h=2m,顶点A距水面的高度H=12m,A、B的高度差HAB=9m,一质量m=50kg的人从滑道起点A点无初速地自由滑下,人与滑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cos37°=0.8,sin37°=0.6,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
              (1)求人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求人在圆弧滑道末端C点时对滑道的压力.
            • 9. 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30°的斜面体上,物体随着斜面体一起匀速升高10m,求:
              (1)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2)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
              (3)弹力对物体做的功;
              (4)斜面对物体做的功;
              (5)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