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小组将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分别按图甲和图乙连接,等效为两个新弹簧,测得两个新弹簧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正确的是(  )
              A.F=2N时甲图中每个弹簧伸长0.1m
              B.F=2N时乙图中每个弹簧伸长0.1m
              C.原来每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N/m
              D.b为甲图弹簧得到的图象
            • 2.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其中k的值与弹簧材料、原长L、横截面积S等因素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表明k=,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为(  )
              A.N
              B.m
              C.N•m-1
              D.N•m-2
            • 3. 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弹簧的下端栓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形变量等于(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弹簧的质量)(  )
              A.零
              B.
              C.kmg
              D.2
            • 4. 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一小球.现手持弹簧上端使小球随手在竖直方向上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a(a<g)分别向上、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1、x2;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恒定,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1、x′2.则(  )
              A.x′1+x1=x2+x′2
              B.x′1+x1<x2+x′2
              C.x′1+x′2<x1+x2
              D.x1′+x2′=x1+x2
            • 5. 如图所示,下端固定的一根轻弹簧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弹簧正上方有一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的O点,开始将弹簧压缩.弹簧被压缩了x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从O点开始接触,物块加速度的数值随弹簧O点下降高度x的变化图象是图中的(  )
              A.
              B.
              C.
              D.
            • 6. 用一大小为10N的力压一弹簧,其长度为10cm,改为大小为20N的力拉弹簧,其长度变为16cm,若弹簧拉力大小为 5N,则弹簧长度为(  )
              A.11 cm
              B.12 cm
              C.13 cm
              D.14 cm
            • 7. 关于胡克定律F=kx中的x,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弹簧的伸长或压缩后的长度
              B.k与弹簧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C.F是弹簧任意一端上的弹力大小
              D.x可以是任意大小的值
            • 8.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块,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0,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 9. 如图所示,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
              A.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方向也不断变化
              B.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化,但方向只改一次
              C.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D.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 10. 一个质量可以不计的弹簧,其弹力F的大小与长度l的关系如图中的直线a、b所示,这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1250N/m
              B.625N/m
              C.2500N/m
              D.833N/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