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质量为\(2000kg\)的汽车,行驶到一座半径为\(40m\)的圆弧形拱桥顶端时,汽车运动速度为\(8m/s.\)求此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的大小\((g=10m/s^{2}).\)
            • 2. 下列有规则形状的物体质量分布均匀,请在图中画出\(A\)、\(B\)、\(C\)、\(D\)各物体的重心位置.
            • 3.

              火星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dfrac{1}{9}.\)一位宇航员连同宇航服在地球上的质量为\(100 kg\),则在火星上其质量为多少?重力为多少?\((\)设地面上重力加速度\(g=9.8 m/s^{2}\),星球对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 4. 如图为一滑梯的示意图,滑梯的长度AB为L=5.0m,倾角θ=37°.BC段为与滑梯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小孩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离开B点后在地面上滑行了x=2.25m后停下.小孩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小孩沿滑梯下滑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
              (2)小孩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5.

              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F=12N\)的水平恒力拉动小物块,物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取\(g=10m/s2\)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G\)的大小

              \((2)\)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的大小

              \((3)4s\)后物体速度大小

            • 6.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T2\)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发射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即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近似把对接后一起运行看做以速度\(v\)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的半径为\(R.\)求:

              \((1)\)“天宫二号”绕地球运转的角速度;

              \((2)\)“天宫二号”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3)\)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表达式.

            • 7. 一个质量为5kg的铅球,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是    N,方向    .当运动员向斜上方推出这个铅球时,主要是    的作用使铅球不能做直线运动.
            • 8. 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以初速度v0=4m/s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0.5s时刻物块到达最高点,t=1.5s时刻物块又  返回底端.求:
              (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1,、a2
              (2)斜面的倾角θ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9. 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9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随拉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78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0,cos37°=0.80.

              (1)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实验中的长木板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放置,将木块置于其上,在平行于木板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求拉力应为多大?
            • 10.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物块,物块与平板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t=0\)时,车受水平外力作用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t=12s\)后车静止不动\(.\)平板车足够长,物块不会从车上掉下,\(g\)取\(10m/s^{2}.\) 求物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距最初释放点之间的距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