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具有\((\)  \()\)
              A.粒子性
              B.波动性
              C.衍射的特性
              D.干涉的特性
            • 2. 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 3.

              \(10.\)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27\),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C.该图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 4.

              A.【选修模块\(3-3\)】

              \((1)\)如下图所示,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钝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A.玻璃是非晶体,熔化再凝固后变成晶体

              B.玻璃是晶体,熔化再凝固后变成非晶体

              C.熔化的玻璃表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表面绷紧

              D.熔化的玻璃表面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使表面扩张

              \((2)\)已知二氧化碳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_{A}\),在海面处容器内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现有该状态下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则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____\(.\)实验表明,在\(2500 m\)深海中,二氧化碳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将二氧化碳分子看作直径为\(D\)的球,则该容器内二氧化碳气体全部变成硬胶体后体积约为________.

              \((3)\)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内能增加了\(10 J.\)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为\(1.0×10^{-3} m^{3}.\)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传递的热量.


              B.【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半衰期长短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D.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结合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

              \((2)\)静止的\(\rlap{_{3}}{^{6}}Li\)核俘获一个速度\(v_{1}=7.7×10^{4} 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新核和速度大小为\(v_{2}=2.0×10^{4} 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的氦核\((\rlap{_{2}}{^{4}}He).\)上述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新核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3)\)已知氢原子基态电子轨道半径为\(r_{0}=0.528×10^{-10} m\),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能量\(E_{n}= \dfrac{-13.6}{n^{2}} eV.\)求:

              \(①\)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如图所示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所能发出的几条光谱线;


              \(②\)通过计算说明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条光谱线能否使极限频率为\(4.5×10^{14} Hz\)的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e=1.60×10^{-19} C\),\(h=6.63×10^{-34} J·s)\)

            • 5.
              有关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是互相矛盾和对立的
              B.光的波动性类似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类似于质点
              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个别光子具有粒子性
              D.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无法只用其中一种去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6.
              关于下列图象的描述和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运动电子具有粒子性
              B.图甲表示,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
              C.图乙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会减小
              D.图乙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 7.
              通过学习波粒二象性的内容,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B.光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光子的波长变小了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与黑体的温度无关
              B.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C.用频率一定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数越多
              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
            • 9. 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具有\((\)  \()\)
              A.粒子性
              B.波动性
              C.衍射的特性
              D.干涉的特性
            • 10.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粒子性越显著
              B.光的波长越长,光的能量越小,波动性越显著
              C.频率高的光子不具有波动性,波长较长的光子不具有粒子性
              D.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