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 安装纸带时,应将纸带置于复写纸\((\)或墨粉纸盘\()\)的____\((\)填“上方”或“下方”\().\)打点计时器应连接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 

              \((2)\) 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A\)、\(B\)两点的间距\(x_{1}\)和\(A\)、\(C\)两点的间距\(x_{2}\)已测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 

            • 2. 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装置,试验时通过电磁铁控制小铁球从\(A\)处自由下落,小铁球下落过程中依次经过并遮挡两个光电门\(B\)、\(C\),\(B\)、\(C\)光电门测得光束被遮挡的时间分别为\(t_{1}\)、\(t_{2}\),用刻度尺测量出\(B\)、\(C\)光电门的高差\(h\).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小铁球直径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铁球的直径\(d=\) ______ \(mm\);
              \((2)\)重力加速度\(g\)与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的关系为:\(g=\) ______ .
              \((3)\)写出一条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 ______ .
            • 3.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4.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所接电源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

              \((a)\)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riangle t=\) ______ \(s.\)电火花计时器的电压为\(U=\) ______ \(V\)
              \((b)\)物体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 ,
              \((c)\)加速度为\(a=\) ______ \(m/s^{2}\).
              \((d)\)计算打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计算式\(v_{B}=\) ______
              \((e)B\)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_{B}=\) 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5.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 \(z\),\(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则纸带上每两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
              \((2)\)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 \(x\)\(= \)______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______ \(m\)\(/\) \(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是 ______ \(m\)\(/\) \(s\)\({\,\!}^{2}\).
            • 6. 研究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 \(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选填字母代号即可\()\).

              \(②\)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③\)计数点\(6\)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_{V}\)\({\,\!}_{6}=\)           \((\)用题中字母表示\()\).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 7.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 \(z\),\(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则纸带上每两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
              \((2)\)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 \(x\)\(= \)______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______ \(m\)\(/\) \(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是 ______ \(m\)\(/\) \(s\)\({\,\!}^{2}\).
            • 8. 如图所示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频闪照相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片,每两次闪光时间间隔为\( \dfrac {1}{30}s\),\(a\)、\(b\)、\(c\)、\(d\)是四个相邻位置\(.\)由此实验结果可得知,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  \()\) 
              A.\(9.85\) \(m/s^{2}\)
              B.\(9.78m/s^{2}\)
              C.\(9.70\) \(m/s^{2}\)
              D.\(9.92\) \(m/s^{2}\)
            • 9.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 \(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以恒定加速度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 \(t\)\({\,\!}_{1}\) \(=\)\(0\) \(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 \(t\)\({\,\!}_{2}\) \(=\)\(0\) \(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 \(t=\)\(3\) \(0 s\)。试估算滑块的加速度是多大。

            • 10.

              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1)\)做本实验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图中\(0\)、\(1\)、\(2\)、\(3\)、\(4\)、\(5\)、\(6\)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标出的计数点,用刻度尺测得:\({x}_{1}=2.70cm,{x}_{2}=3.20cm,{x}_{3}=3.68cm,{x}_{4}=4.18cm,{x}_{5}=4.69cm,{x}_{6}=5.17cm \)



              那么:\(①\)在计时器打出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_{2}=\)_______\(m/s\)。

              \(②\)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