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很大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θ=30^{\circ}\)的斜面底端,将弹簧压缩至\(A\)点锁定,然后将一质量为 \(m\)的小物块紧靠弹簧放置,物块与斜面问动摩擦因数\(µ=\)\(.\)解除弹簧锁定,物块恰能上滑至\(B\)点,\(A\)、\(B\)两点的高度差为 \(h_{o}\),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1)\)求弹簧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E\) \({\,\!}_{p}\)
              \((2)\)求物块从\(A\)到\(B\)的时间 \(t_{l}\)与从\(B\)返回到\(A\)的时间 \(t\)\({\,\!}_{2}\)之比.
            • 2. 有一个直径为L=1.5m的圆形桌子,桌面离地高度为h=1.25m.一个小物块从桌面正中心O点以初速v0=2m/s沿着桌面做直线运动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m/s2,求:
              (1)物块刚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物块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S和物块运动的总时间.
            • 3. 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是替代燃油公交车的理想交通工具.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到最高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设列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牵引力为1×106N,匀速阶段牵引力的功率为6×103kW,忽略匀减速运动阶段牵引力所做的功.
              (1)求甲站到乙站的距离;
              (2)如果使用燃油公交车作为交通工具,从甲站到乙站牵引力做的功与地铁列车牵引力的功相同,求公交车排放气体污染物的质量.(燃油公交车牵引力每做1焦耳功,排放气体污染物3×10-6克)
            • 4. 如图,一质量m=2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足够长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37°.现小球在与杆也成θ角的斜向上F=20N的外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F作用4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
              (3)上题中,若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点上方8.35m的B点.
            • 5.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随意变道可能造成交通事故.某司机驾车以54km/h在快车道上行驶,行驶在该车前面的另一辆小轿车以36km/h在慢车道上行驶,当后车车头和前车车尾相距d=5m时,前面司机突然加速变道至后车正前方,其加速度大小a1=1m/s2.不考虑变道带来的方向变化.(取
              15
              =3.9)求:
              (1)若后车的司机不减速,经过多少时间两车相撞;
              (2)若后车的司机发现前车变道,立即刹车减速,为避免发生车祸,后车刹车减速的加速度a2至少为多大.
            • 6. (2016•四川校级模拟)“成绵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开通,为广大市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该专线起于绵阳江油市,经德阳市、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中区、止于峨眉市.由于一些车次的动车需经停某些车站,因此不同车次的动车运行时间略有不同,这引起了物理爱好者的兴趣.现简化动车运行物理模型,假设在成都东站停靠的动车在停靠成都东站前以速度v0=234km/h做匀速直线运动,经停该站的动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该站短暂停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站,当速度达到v0=234km/h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动车离开成都东站时的加速度大小
              (2)动车停靠成都东站比不停靠该站运行多经历的时间.
            • 7. 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8m,质量M=3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30N时,小物块刚要相对木板滑动.设小物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若F=37.5N,求出小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及滑离木板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