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_{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L\)\({\,\!}_{1}\)和\(g\)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L=30.0 cm\),\(L\)\({\,\!}_{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__\(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

            • 2.

              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中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 \(04 s\)闪光一次。

              \((1)\)根据这张频闪照片,你能获取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哪些规律性的东西\(?\)

              \((2)\)如果要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距下落点的距离,单位:\(cm)\)

            • 3. 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 s\)闪光一次\(.\)如果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试一试\(.\)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落下的距离,单位是厘米.

            • 4.

              从离地面 \(8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

              \((1)\) 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 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 内和最后\(1 s\)内的位移.

              \((3)\) 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 5.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1)\) 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_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 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

              B. 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 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

              C. 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远离打点计时器

              D. 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3)\) 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A. 天平          \(B.\) 秒表          \(C.\) 刻度尺

            • 6. 某同学在做“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7\)点,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 \(x\)\({\,\!}_{1}=2.73\) \(cm\),\(1\)、\(2\)间的距离 \(x\)\({\,\!}_{2}=3.12\) \(cm\),\(2\)、\(3\)间的距离 \(x\)\({\,\!}_{3}=3.51\) \(cm\),\(3\)、\(4\)间的距离 \(x\)\({\,\!}_{4}=3.90\) \(cm\),\(4\)、\(5\)间的距离 \(x\)\({\,\!}_{5}=4.29\) \(cm\),\(5\)、\(6\)间的距离 \(x\)\({\,\!}_{6}=4.68\) \(cm\) \((\)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 \(z\),周期为\(0.02\) \(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2\)、\(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位置

              \(1\)

              \(2\)

              \(3\)

              \(4\)

              \(5\)

              \(v\)\(/(\)\(m\)\(⋅\)\(s\)\({\,\!}^{-1})\)

              \(1.46\)

               

              \(1.85\)

              \(2.05\)

               

              \((2)\)根据表格,在图\(2\)中作出 \(v\)\(-\) \(t\)图象

              \((3)\)利用该图象求自由落体加速度 \(g\)\(= \)______ \(m\)\(/\) \(s\)\({\,\!}^{2}\);
              \((4)\)如果用\(T\)表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用 \(x\)\({\,\!}_{1}\)、 \(x\)\({\,\!}_{2}\)、 \(x\)\({\,\!}_{3}\)、 \(x\)\({\,\!}_{4}\)、 \(x\)\({\,\!}_{5}\)、 \(x\)\({\,\!}_{6}\)、表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则该物体作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 \(a\)\(=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