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
              A.长约1m的细丝
              B.长约1m的橡皮绳
              C.直径约2cm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5cm的均匀木球
              E.秒表
              F.时钟
              G.10分度的游标卡尺
              H.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
              选用了游标卡尺和米尺后,还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2)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直径的值为______mm。
              (3)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其上端固定,下端自由下垂。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为l,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平稳摆动后,测得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为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用l、d、n、t表示)
              (4)正确操作后,根据多次测量数据计算出实验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值,比较后发现:此值比北京的重力加速度值略小,则实验所在处的地理位置与北京的主要不同点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 2.

              可以利用单摆实验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则:

              \((1)\)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______.

              \((2)\)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 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__\(cm\).




              \((3)\)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__\(s\),此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__\(s\).


            • 3.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_____ 秒.
              \((3)\)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4)\)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填“\(A\)”或“\(B\)”\(){.}\)另外,在厦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 ______\({.}(\)北大所在地的纬度比厦大高\({.})\)

            • 4.

              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了摆球\((\)如图\()\),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N\),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α≈5^{\circ}\)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得出周期;

               \(E.\)改变\(O\)、\(N\)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代入公式后求出重力加速度\(g\).

              \((1)\)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相应的步骤代号即可\()\)

              \((2)\)该同学测单摆周期时,在步骤\(F\)中使用的公式是\(g=\)                

              \((3)\)该同学用\(ON\)的长\(L\)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该同学对数据处理进行了改进,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7)\)

            • 5. 小郑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约为\(3cm\),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如图所示\()\)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约\(5^{\circ}\)的偏角,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测出石块经过最低点\(30\)次的总时间\(t\),由\(T= \dfrac {t}{30}\)得出周期
              \((1)\)则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______ \((\)填写序号\()\)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推导可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 ;若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代入上述公式\((\)其他错误已纠正\()\),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______ 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该同学改变摆长,进行多次测量,先通过描点法作出\(T^{2}-l\)图象,再利用图象的斜率来求解重力加速度,则用\(OM\)间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______ 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6.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摆球的密度应选得 ______ 些\((\)填“大”或“小”\()\),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1\)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 ______ \(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2\)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 ______ \(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 ______ \(s.\)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