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就越容易平衡

              B.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C.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

              D. 液体表面的分子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使得液面有表面张力

              \((2)\) 如图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经等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等压过程到状态\(C.\)设\(A\)、\(B\)、\(C\)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_{A}\)、\(T_{B}\)、\(T_{C}\),则\(T_{A}=\)____\(T_{C}.\) 从状态\(B\)到状态\(C\)过程中气体____\((\)填“吸”或“放”\()\)热\(.\)  


              \((3)\) 某教室的空间体积约为\(120 m^{3}.\)试计算在标准状况下教室里的空气分子数\(.\)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_{A}=6.0×10^{23} mol^{-1}\),标准状况下摩尔体积\(V_{0}=22.4×10^{-3} m^{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I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长

              B.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C. 大量事实证明,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

              D. 受迫振动的频率总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2)\) 过去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 > 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 < 0)\) ,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与折射角\(r\)依然满足\(\dfrac{\sin i}{\sin r}=n\),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以入射角\(α\)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1\),请在图甲中画出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若在上下两个表面电磁波的折射角分别为\(r_{1}\)、\(r_{2}\),则\(r_{1}\)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r_{2}.\) 


              \((3)\) 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下端装有记录笔,在竖直平面内放置记录纸\(.\)当振子上下振动时,以水平向左速度\(v=10m/s\)匀速拉动记录纸,记录笔在纸上留下记录的痕迹,建立坐标系,测得的数据如图乙所示,求振子振动的振幅和频率.


              \((II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 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0}m\)

              D.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2)\)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计上的示数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J\),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J.(\)电子电荷量为\(1.6×10^{-19}C)\) 

              \((3)\) 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_{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_{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_{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_{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_{1}\)是多大\(?\)

            • 2.

              \((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分子间存在引力,使液体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B. 气体的温度越高,某速率区间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一定越大

              C. 液晶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但排列有大致相同的取向

              D. 蜘蛛网上挂着的小露珠呈球状属于毛细现象

              \((2)\) 如图所示,汽车在进行撞击实验时,安全气囊内迅速产生大量氮气而打开,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若气囊表面有\(n\)个面积均为\(S\)的气孔,密度为\(ρ\)的氮气以速度\(v\)从气孔排出,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_{A}\),则在短时间\(t\)内排出的氮气分子数为____\(;\)设气囊内氮气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排气过程中气囊内温度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水平放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汽缸内,外界大气压强为\(p_{0}\)、温度为\(T_{0}.\)现对汽缸缓慢加热,体积由\(V_{1}\)增大为\(V_{2}\),此过程气体吸收热量\(Q_{1};\)然后固定活塞,停止加热,封闭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至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求:


              \(①\) 刚停止加热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

              \(②\) 停止加热后,封闭气体向外传递的热量\(Q_{2}\).

              \((II)(1)\) 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光的本性\(.\)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光能在弯曲的光导纤维中传播,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B. 白光照射到\(DVD\)片表面时出现彩色是因为光具有波动性

              C. 某参考系中的两处同时发光,在另一惯性参考系中观察一定也是同时发光

              D.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相同,因此光的频率与参考系无关

              \((2)\) 飞机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舱语音的电子设备\(.\)一旦飞机失事黑匣子入水,水敏开关启动水下超声波脉冲发生器工作,通过金属外壳把频率为\(37.5kHz\)的超声波信号发射到周围水域\(.\)已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约\(1500m/s\),则该波在水中的波长约为____\(m;\)超声波不能发生____\((\)填“干涉”、“衍射”或“偏振”\()\)现象\(.\) 

              \((3)\) 如图所示,银行为了安全在水平柜台上安装了厚度为\(d\)的竖直玻璃板\(.\)某同学为了粗测其折射率,用一支激光笔在垂直于板面的竖直平面内,让激光以\(45^{\circ}\)的入射角斜向下射向玻璃板,入射点到柜台面的距离为\(h\),他请银行柜员测量了激光透过玻璃板落在柜台面上光点到玻璃板的距离为\(s.\)求:


              \(①\) 激光透过玻璃板后光线方向与玻璃板的夹角\(θ\).

              \(②\) 该玻璃板的折射率\(n\).

              \((III)(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γ\)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后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

              B. 在稳定的重原子核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多

              C. 核反应过程中如果核子的平均质量减小,则要吸收核能

              D. 诊断甲状腺疾病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作为示踪原子

              \((2) 2014\)年三位科学家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发光二极管\((LED)\)产生波长\(450~455nm\)的蓝光,照射荧光粉后发光\(.\)荧光粉辐射光子的波长____\((\)填“\(\geqslant \)”、“\(\leqslant \)”或“\(=\)”\()\)入射蓝光光子的波长\(.\)荧光粉辐射光形成的光谱是_____\((\)填“连续光谱”或“线状谱”\().\) 

              \((3) 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考克饶夫和瓦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粒子加速器,他们获得了高速运动的质子,用来轰击静止的锂\(7\mathrm{(}_{3}^{7}Li)\)原子核,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复合核后分解成两个相同的原子核.

              \(①\) 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②\) 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_{0}\),反应后产生的一个原子核速度大小为\(\dfrac{3}{4}v_{0}\),方向与质子运动方向相反,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原子核的速度以及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设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变为动能\()\).

            • 3. \(①\)关于原子的结构,物理史上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即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卢瑟福的 ______ 模型和玻尔的原子模型
              \(②\)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circ}\),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circ}\).
              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于带正电的核及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排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的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的偏转.
              C、实验表明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及全部质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