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 \;_{ 83 }^{ 210 }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 \;_{ 83 }^{ 210 }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 2.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B.有\(32\)个半衰期为\(2\)年的铯\(134\)原子核,经过\(4\)年时间还剩下\(8\)个铯\(134\)
              C.同一光电管中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照射光的频率就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D.氢原子从\(n=6\)能级跃迁至\(n =2\)能级时辐射出频率为\(v_{1}\)的光子,从\(n =5\)能级跃迁至\(n=2\)能级时辐射出频率为\(v\)\({\,\!}_{2}\)的光子,则频率为\(v\)\({\,\!}_{1}\)的光子能量较大
            • 3. 放射性元素氡\(( \;_{ 86 }^{ 222 }Rn)\)经\(α\)衰变为钋\((Po)\),半衰期为\(3.8\)天.
              \((1)\)请将氡的\(α\)衰变方程补充完整\((\)写出一种元素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 \;_{ 86 }^{ 222 }Rn→\) ______
              \((2)100g\)氡经\(7.6\)天后,剩余氡的质量为多少?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B.用\(14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
              C.\(Th\)核发生一次\(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质量数减少了\(4\)
              D.假如有\(18\)个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一定是有\(9\)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E.某单色光照射一定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5.

              放射性同位素\({\,\!}_{6}^{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用来断定古生物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_{6}^{14}C\),\({\,\!}_{6}^{14}C\)不稳定,易发生衰变,放出射线,其半衰期为\(5730\)年\(.\)试写出有关的核反应方程.

                \((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_{6}^{14}C\)的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此遗骸的年代约有多少年\(?\)

            • 6.

              有中子轰击\({\,\!}_{92}^{235}{U}\)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其可能的裂变方程为\({\,\!}_{92}^{235}{U}+_{0}^{1}{n}\xrightarrow{{}}_{56}^{144}{Ba}+_{36}^{89}{Kr}+3_{0}^{1}{n}\),\({\,\!}_{92}^{235}{U}\)、\({\,\!}_{0}^{1}{n}\)、\({\,\!}_{56}^{144}{Ba}\)、\({\,\!}_{36}^{89}{Kr}\)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3}\)、\(m_{4}\),\({\,\!}_{92}^{235}{U}\)原子核的半衰期为\(T\),其比结合能小于\({\,\!}_{56}^{144}{B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_{56}^{144}{Ba}\)原子核比\({\,\!}_{92}^{235}{U}\)原子核更稳定
              B.\({\,\!}_{56}^{144}{Ba}\)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
              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m_{1}+2m_{2}-m_{3}-m_{4})c^{2}\)
              D.若提高\({\,\!}_{92}^{235}{U}\)的温度,\({\,\!}_{92}^{235}{U}\)的半衰期将会小于\(T\)
            • 7.

              A.\( (\)选修模块\(3-3)\)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

              B. 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颗粒中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手柄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

              D.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通过如图所示的箭头方向变化到状态\(C.\)则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气体由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总的热交换情况是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法确定”\().\) 

              \((3)\) 某种油酸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油酸分子直径为\(d.\)将该油酸稀释为体积浓度为\(\dfrac{1}{n}\)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则油分子的体积为\(\dfrac{\pi d^{3}}{6}.\)求:

              \(①\) 一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面积.

              \(②\) 阿伏加德罗常数\(N_{A}\)的表达式.

              B.\( (\)选修模块\(3-4)\)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B. 当波的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时,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 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远离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音调比声源低

              D. 电磁波由真空进入玻璃后频率变小

              \((2)\)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当\(t=0.3 s\)时,\(Q\)点恰好处于波谷位置,则\(P\)点此时处于____\((\)填“波峰”、“波谷”或“平衡”\()\)位置\(.\)这列波的波速至少为____\(m/s.\) 

              \((3)\) 如图所示是一段光导纤维的简化图,光纤总长为\(L.\)已知光从左端射入光线在光纤的侧面上恰好能发生全反射\(.\)若已知该光纤的折射率为\(n\),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

              \(①\) 光在该光纤中的速度大小.

              \(②\) 光从左端射入最终从右端射出所经历的时间.



              C.\( (\)选修模块\(3-5)\)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发现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C.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单个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D. 裂变时释放能量说明发生了质量亏损

              \((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辐射出的光子中最长波长为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W_{0}\)的金属钠,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_______\(.\) 

              \((3)\) 氚\(\mathrm{(}_{1}^{3}H)\)是最简单的放射性原子核,夜光手表即是利用氚核衰变产生的\(β\)射线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氚核发生\(β\)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放出不带电且几乎没有静止质量的反中微子\(\overline{\nu_{e}}.\)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一静止的氚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反中微子和\(β\)粒子的运动方向在一直线上,设反中微子的动量为\(p_{1}\),\(β\)粒子的动量为\(p_{2}.\)求:

              \(①\) 氚发生\(β\)衰变的衰变方程.

              \(②\) 产生新核的动量.

            • 8.

              如图所示,人工元素原子核\({\,\!}_{113}^{286}Nh\)开始静止在匀强磁场\(B_{1}\)、\(B_{2}\)的边界\(MN\)上,某时刻发生裂变生成一个氦原子核\({\,\!}_{2}^{4}He\)和一个\(Rg\)原子核,裂变后的微粒速度方向均垂直\(B_{1}\)、\(B_{2}\)的边界\(MN\)。氦原子核通过\(B_{1}\)区域第一次经过\(MN\)边界时,距出发点的距离为\(l\),\(Rg\)原子核第一次经过\(MN\)边界距出发点的距离也为\(l\)。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_{1}∶B_{2}\)为\(111∶2\)
              B.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_{1}\)\(∶B\)\({\,\!}_{2}\)为\(111∶141\)
              C.氦原子核和\(Rg\)原子核各自旋转第一个半圆的时间比为\(2∶141\)
              D.氦原子核和\(Rg\)原子核各自旋转第一个半圆的时间比为\(111∶141\)
            • 9.

              为了临床测定病人血液的体积,可根据磷酸盐在血液中将被红细胞所吸收这一事实,向病人体内输入适量含有\({\,\!}_{15}^{32}P\)作示踪原子的血液,先将含有\({\,\!}_{15}^{32}P\)的血液\(4cm^{3}\)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留作标准样品,\(20min\)测量出其放射性强度为\(10800s^{-1}\);另一份则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经\(20min\)后,放射性血液分布于全身,再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样品\(2cm^{3}\),测出其放射性强度为\(5s^{-1}\),则病人的血液体积为多少\(?\)

            • 10. \((1)\)关于核反应方程 \(→\) \(+X+\triangle E (\triangle E\)为释放出的核能,\(X\)为新生成粒子\()\),已知 的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则   不能放出射线

                  \(B\). 少\(1\)个中子,\(X\)粒子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此核反应为\(β\)衰变

                  \(C.N_{0}\)个 经\(2T\)时间因发生上述核反应而放出的核能为 \(N_{0}\triangle E(N_{0}\)数值很大\()\)

                  \(D\). 的比结合能为

                  \(E.\)该放射性元素\((\) \()\)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半衰期仍等于\(T\)

               \((2)\)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circ}\)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底端有一挡板与之垂直,同种材料制成的可看为质点的小物块\(A\)、\(B\)、\(C\),其质量分别为\(m\)、\(2m\)、\(2m\),物块\(C\)静止在物块\(B\)与挡板之间某一位置\(.\)小物块\(A\)、\(B\)靠在一起,其间夹有少量炸药,一起以\(v\)\({\,\!}_{0}=4m/s\)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当\(A\)、\(B\)与挡板距离为\(L=1.75m\)时炸药爆炸,炸药爆炸后\(A\)的速度恰好变为零,随后小物块\(B\)沿斜面向下运动并与小物块\(C\)发生弹性碰撞,接着物块\(C\)与挡板也发生弹性碰撞\(.\)碰后物块\(C\)沿斜面上滑,最后物块\(B\)与\(A\)碰撞并粘成一体\(.\)取\(g=10m/s^{2}\),求物块\(B\)与\(A\)刚碰撞后的速度大小\(v\)\({\,\!}_{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