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核能具有高效、清洁等优点,利用核能是当今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_{ 2 }^{ 4 }He\)核的比结合能大于\( \;_{ 3 }^{ 6 }Li\)核的比结合能,因此\( \;_{ 3 }^{ 6 }Li\)核更稳定
              B.两个\( \;_{ 1 }^{ 2 }H\)核结合成\( \;_{ 2 }^{ 4 }He\)核时释放能量
              C.\( \;_{ 2 }^{ 4 }He\)核的结合能约为\(7MeV\)
              D.\( \;_{ 47 }^{ 107 }Ag\)的比结合能大于\( \;_{ 83 }^{ 209 }Bi\)的比结合能
            • 2.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是\(\rlap{_{1}}{^{1}}H+\rlap{_{0}}{^{1}}n→\rlap{_{1}}{^{3}}H+γ\)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Δm=m_{3}-(m_{1}+m_{2})\)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_{3}-m_{1}-m_{2})c^{2}\)

              D.\(γ\)光子的波长\(\lambda =\dfrac{h}{({{m}_{1}}+{{m}_{2}}-{{m}_{3}})c}\)
            • 3.

              核动力航母利用可控核裂变释放核能获得动力\(.\)核反应\(\ ^{235}_{\phantom{0}92}\mathrm{U}+\ ^{1}_{0}\mathrm{n}→\ ^{141}_{\phantom{0}56}\mathrm{B}a+\ ^{80}_{36}\mathrm{K}r+yX \)是若干核反应的一种,其中\(X\)为待求粒子, \(y\)为\(X\)的个数,则\(X\)是____\((\)选填“质子”、“中子”、“电子”\()\), \(y=\)____\( .\)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核反应的质量亏损表达式为 \(\triangle m=\)______ .

            •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rlap{_{2}}{^{4}}He+\rlap{_{7}}{^{14}}N→\rlap{_{8}}{^{17}}O+\rlap{_{1}}{^{1}}H\)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rlap{_{92}}{^{235}}U→\rlap{_{56}}{^{141}}Ba+\rlap{_{36}}{^{92}}Kr+2\rlap{_{0}}{^{1}}n\)

              C.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_{1}+2m_{2}-m_{3})c^{2}\)

              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_{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_{2}\)的光子,已知\(λ_{1} > λ_{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 \dfrac{λ_{1}λ_{2}}{λ_{1}-λ_{2}}\)的光子
            • 5.

              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同时放出一个\(γ\)光子\(.\)已知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为\(m_{1}\)、\(m_{2}\)、\(m_{3}\)、\(m_{4}\),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

              \((1)\)请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式。


              \((2)\)计算出该核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3)\)计算辐射出的\(\gamma \)光子在真空中的波长\(\lambda \)为多少

            • 6.

              下列说法中正确定的是: (    )

              A.核反应方程\({\,\!}_{92}^{238} {U} \xrightarrow[]{}_{90}^{234} {T}h+_{2}^{4} {H}e \)属于裂变
              B.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物体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放出能量
            • 7.

              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C.根据\(ΔE=Δmc^{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D.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
            • 8. 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_{1}^{1} {H} )\)聚变为\(1\)个氦核\((_{2}^{4} {H}e \)\()\)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4_{1}^{1}H→_{2}^{4} {H}e \) \(+2X\),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 \(m\)\({\,\!}_{1}\)、 \(m\)\({\,\!}_{2}\)、 \(m\)\({\,\!}_{3}\),真空中的光速为 \(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_{0}^{1} {n} \)\()\)
              B.方程中的\(X\)表示电子\((_{-1}^{0} {e} \)\()\)
              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triangle \) \(m\)\(=4\) \(m\)\({\,\!}_{1}-\) \(m\)\({\,\!}_{2}\)
              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triangle E=(4 \)\(m\)\({\,\!}_{1}-\) \(m\)\({\,\!}_{2}-2\) \(m\)\({\,\!}_{3})\) \(c\)\({\,\!}^{2}\)
            • 9. 一个铀核\((\)\({\,\!}_{92}^{238} {U} \)\()\)放出一个粒子后衰变成钍核\((\)\({\,\!}_{90}^{234} {T}h \)\()\),其衰变方程为\({\,\!}_{92}^{238} {U} \)\(→\)\({\,\!}_{90}^{234} {T}h \)\(+\)_____;已知静止的铀核、钍核和放出粒子的质量分别为 \(m\)\({\,\!}_{1}\) \(m\)\({\,\!}_{2}\)和 \(m\)\({\,\!}_{3}\),真空中的光速为 \(c\),上述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核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一个原来静止的锂核\((_{3}^{6}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4}m/s\)的中子后,生成一个氚核和一个氦核,已知氚核的速度大小为\(1.0×10^{3}\) \(m/s\),方向与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1)\)试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氦核的速度;
              \((3)\)若让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时,可产生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求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已知氘核质量\(mD=2.014102u\),氚核质量为\(mT=3.016\) \(050u\),氦核的质量\(mHe=4.002603u\),中子质量\(mn=1.008665u\),\(1u=1.6606×10^{-27}kg)\)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