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波长为λ1和λ2的两束可见光入射到双缝,在光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其中波长为λ1的光的条纹间距大于波长为λ2的条纹间距。则(下列表述中,脚标“1”和“2”分别代表波长为λ1和λ2的光所对应的物理量)( )

              A.这两束光的光子的动量p1>p2
              B.这两束光从玻璃射向真空时,其临界角C1>C2
              C.这两束光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遏止电压U1>U2
              D.这两束光由氢原子从不同激发态跃迁到n=2能级时产生,则相应激发态的电离能△E1>△E2
            • 2.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的有 \((\)  \()\)
              A.\( \;_{ 2 }^{ 4 }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
              B.\( \;_{ 2 }^{ 4 }He\)核比\( \;_{ 3 }^{ 6 }Li\)核更稳定
              C.两个\( \;_{ 1 }^{ 2 }H\)核结合成\( \;_{ 2 }^{ 4 }He\)核时释放能量
              D.\( \;_{ 92 }^{ 235 }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 \;_{ 36 }^{ 89 }Kr\)核中的大
            • 3.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 4. \((12\)分\()\)【物理\(——\)物理\(3-5\)】


              \((1)^{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2)\)如图,三个质量相同的滑块\(A\)、\(B\)、\(C\),间隔相等地静置于同一水平直轨道上。现给滑块\(A\)向右的初速度\(v_{0}\),一段时间后\(A\)与\(B\)发生碰撞,碰后\(A\)、\(B\)分别以 \(v_{0}\)、 \(v_{0}\)的速度向右运动,\(B\)再与\(C\)发生碰撞,碰后\(B\)、\(C\)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滑块\(A\)、\(B\)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同一恒定值。两次碰撞时间均极短。求\(B\)、\(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