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广东三模)(1)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此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B.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的倾斜度
              C.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a-m关系图象不是直线,就可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利用此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补偿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2)小华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因为不断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导致钩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车的质量,则小车加速度a的值随钩码个数的增加将趋近于    的值.
            • 2.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小物块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足够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物块相连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重物.小物块运动过程中先后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不计滑轮摩擦及滑轮质量.

              ①实验开始时,他们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物块的细绳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选项前字母)
              A.保证小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B.保证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细绳的拉力不变
              C.保证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作用
              ②符已知安装在小物块上的遮光片的宽度为d,小物块运动过程中遮光片遮光时间为△t,则小物块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为
              d
              △t
              ,若d极小,这个平均速度可以认为就是小物块运动到光电门位置时的    
              ③当悬挂质量为m1的重物1时,重物落地前小物块先后经过两个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因此可以判断重物所受重力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④当悬挂质量为m2(m2>m1)的重物2时,为了测得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多个位置的速度,又利用频闪照相技术记录了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2所示,测出3个连续位置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已知拍摄时闪光频率为f.小物块运动到P点时速度的大小为    
              ⑤根据测得数据画出的小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图中v1、t1、t2、重物1的质量m1、重物2的质量m2、重力加速度g均为已知,小物块的质量M为未知.已知重物落地后未反弹,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分析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字母)
              A.重物落地前下落高度为
              v1t2
              2

              B.重物落地后小物块移动距离为
              v1(t2-t1)
              2

              C.小物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v1
              (t2-t1)g

              D.小物块的质量为
              m1g(t2-t1)
              v1

              E.小物块的最大动能为
              (m2-m1)gv1t1
              2
            • 3.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下图所示,若A,B,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4. 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实验过程中,应当    (选填: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B.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②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    ;(选填:A.低压直流电源   B.低压交流电源)
              ③如图2所示,纸带记录的是某次实验过程中小车的运动情况,由刻度尺所测数据分析可知,小车做    .(选填: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 5. 如图a所示,一条质量和厚度不计的纸带缠绕在固定于天花板的定滑轮上,纸带的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将重物由静止释放,滑轮将在纸带带动下转动,假设纸带和滑轮不打滑,为了分析滑轮转动时角速度的变化情况,释放重物前将纸带先穿过一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如图b所示,通过测量纸带的运动情况得到滑轮角速度的变化情况.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V
              (2)如图c为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我们取了中间的一段,在这一段上取了5个计数点A、B、C、D、E,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已知xAB=2.52cm;xBC=4.52cm;xCD=6.54cm;xDE=8.53cm;
              a)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求出C点的速度vC=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b)测出滑轮直径等于6cm,则打下C点时滑轮的角速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分析以上的数据,滑轮的角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6. (2016春•湖北期中)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    运动.
              (2)为求出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些段纸带的长度?答: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0cm,d段纸带的长度为2.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 7. (2016•重庆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运动变化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以确保小车及车中砝码总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
              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
              (1)设钩码质量为m1、砝码和小车总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图乙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取计数点O、A、B、C、D和E,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该实验小组绘制出△v2-s图线如图丙示,来分析运动规律(其中△v2=v2-v02,v是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0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则△v2-s图线的斜率k=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若发现该斜率大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 8.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从实验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的频率为50Hz.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2)从图乙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s1=    cm;
              (3)该小车的加速度a=    m/s2,C点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小强同学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也挑选了一条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x1,x2,x3,x4,x5,x6,通过计算得到1至6各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请在坐标纸图丁上作出相关图线,并求重锤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23456
              V(m/s)0.651.041.421.812.192.57
            • 9. 如图1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力学实验装置.

              (1)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该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不需要平衡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力
              B.利用该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必须重新平衡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C.将小车换成滑块,再利用该装置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时,必须满足滑块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利用该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时,应将木板带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目的是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某学生使用该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2所示,已知图中所标的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计时器所用交流电周期为T,则利用此纸带得到小车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 10. (2015秋•江门校级期中)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获得的一条纸带 如图所示.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2)若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根据纸带可判定物体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匀
              减速”或“匀速”)
              (3)A、B、C、D、E、F、G是纸带上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    m;
              (4)C点对应的速度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5)若实验后发现,实际所用交流电的频率高于50Hz,则上述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是    .(填“偏大”,“偏小”,还是“不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