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把\(A\)、\(B\)两个完全相同的导电小球分别用长为\(0.10 m\)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_{A}\)和\(O_{B}\)两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A\)球接触,棒移开后将悬点\(O_{B}\)移到\(O_{A}\)点固定。两球接触后分开,平衡时距离为\(\dfrac{\sqrt{2}}{10}m\)。已测得每个小球质量是\(8.0\times {{10}^{-4}}kg\),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重力加速度\(g=10m/{{s}^{2}}\),静电力常量\(k=9.0\times {{10}^{9}}N\cdot {{m}^{2}}/{{C}^{2}}\)。则最终平衡时,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_____,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_________\(N\),\(A\)球所带电荷量为__________\(C\)。

            • 2.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circ}\)的拉力\(F\) ,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拉力\(F\)的大小,最大不能超过________、最小不能小于________。
            • 3.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将光电门1和2分别固定在长木板的A、B两处,换用不同的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小车质量约为200克),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1)长木板右端垫一物块,其作用是用来    
              (2)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     cm.
              (3)对于所挂重物的质量,以下取值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填选项)
              A.1克          B.5克           C.10克           D.40克
              (4)要测出每次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记录遮光条通过电门1,2的时间外还应测出    
            • 4.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由于存在摩擦力的影响,使实验有较大的误差.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

              (1)本实验中摩擦力对滑块A的影响    (选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本实验中滑块A的合外力表达式为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    来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
              (3)本实验还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案(如图甲、乙所示),此实验使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此实验中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值,原因是    
              ②通过改变    ,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
              ③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应以    分别为纵坐标、横坐标画出图象,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出a与m的关系.
            • 5.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法.
              A.逐差法      B.控制变量法      C.微元法         D.等效替代法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 6. (2016•宁波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利用力传感器测量细线上的拉力,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①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调整导轨的倾斜程度,平衡小车摩擦力;
              ②细线通过导轨一端光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动滑轮上挂上一定质量的钩码,将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
              ③打开力传感器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
              ④释放小车,使小车在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关闭传感器,记录下力传感器的示数F;通过分析纸带得到小车加速度a;
              ⑥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④⑤;
              ⑦作出a-F图象,得到实验结论.
              (1)某学校使用的是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在释放小车前,老师拍下了几个同学实验装置的部分细节图,下列图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2)本实验在操作中是否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填写“需要”或“不需要”);某次释放小车后,力传感器示数为F,通过天平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动滑轮和钩码的总质量为m,不计滑轮的摩擦,则小车的加速度理论上应等于    
              A.a=
              F
              2M
                B.a=
              F
              M
                C.a=
              mg-2F
              M
                D.a=
              2F
              M

              (3)如图是某次实验测得的纸带的一段,可以判断纸带的    (填“左”或“右”)端与小车连接,在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6时,钩码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7.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2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2)在实验前应先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用    (选填“沙和沙桶的重力”、“绳对小车的拉力”)表示小车的合力.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3所示,则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A.没有平衡摩擦力
              B.平衡摩擦力过大
              C.没有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小于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D.没有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 8.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

              ①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与    (填“桌面”或“长木板”)平行.
              ②实验时先不挂砂桶,反复调整垫木的位置,轻推小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用装有细砂的砂桶通过定滑轮拉动小车,打出纸带.如图2所示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标出,测出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AB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
              ④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分别以合力F 和加速度a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3所示的点迹,该实验小组得到的a-F图线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致.你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⑤该实验中,若砂桶和砂的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为F.则拉力F与mg的关系式

                  ,若要使|
              mg-F
              mg
              |<10%,则m与M的关系应满足    
            • 9.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位置)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为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①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其目的是    ;(选填:A.平衡摩擦力 B.使得小车运动得更快一些)
              ②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    ;(选填:A.低压直流电源 B.低压交流电源)
              (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    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选填:A.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    B.水平拉力   C.托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
              (3)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来表示,该关系图象最好应选用    
              A.a-m图象   B.m-a图象   C.a-
              1
              m
              图象   D.
              1
              a
              -
              1
              m
              图象.
            • 10. 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小潘用物体A、B分别探究了加速度随着外力的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纸带图中未画出).实验过程中小潘用不同的重物P分别挂在光滑的轻质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细线分别拉动长木板上的物体A、B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阻力及空气阻力可忽略),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小潘得到了物体A、B的加速度a与轻质弹簧秤弹力F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A、B所示,

              (1)(多选题)由图甲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不水平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物体
              C.实验中重物P的质量应远小于物体的质量
              D.弹簧秤的读数始终为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
              (2)小潘仔细分析了图乙中两条线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结论: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mA    m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物体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μA    μ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