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将弹簧压缩至C处由静止释放,小物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与弹簧分离,接着通过P处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B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①______;②______。由此可得动摩擦因数μ=______。(用已知和测量的量的符号表示)
            • 2.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P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轻绳在另一相同的木块Q的带动下牵引木块P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正确操作得到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取g=9.80m/s2

              (1)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木块P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木块P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间距为\(1\)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窄片的宽度为\(d(\)且\(l > > d)\),现在释放小车,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_{1}\)和\(t_{2}\),不计空气阻力和光滑滑轮质量,滑轮和小车之间的轻质细线平行于木板。

              \((1)\)窄片\(k\)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表达式\(v_{1}=\) ______ 。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间距为\(1\),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 ______ 。
              \((3)\)实验中,有位同学把钩码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 ______ ;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______ 。
            • 4.
              某探究学习小组欲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表示。要顺利完成该实验,则:

              \((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 。
              \((2)\)某次打出的某一条纸带,\(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如图\(2\),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利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 \(m/s^{2}\)。
              \((3)\)某位同学经过测量、计算得到如下表数据,请在图\(3\)中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图象。
              组别 \(1\) \(2\) \(3\) \(4\) \(5\) \(6\) \(7\)
              \(M/kg\)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F/N\)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a/m⋅s^{-2}\) \(0.13\) \(0.17\) \(0.26\) \(0.34\) \(0.43\) \(0.51\) \(0.59\)
              \((4)\)由图象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 5.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______ \((\)填写序号\()\).
            • 6. 如图所示为“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1)\)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 从图中可读得弹簧秤\(B\)的示数为________\(N\)。

              \((3)\)某同学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F\)\({\,\!}_{1}\)和\(F\)\({\,\!}_{2}\)合力的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 7. 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 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 _____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 8.

              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的某处,让一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图\(2\)是某同学实验时打出的某条纸带的一段。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即打点周期为\(0.02 s\),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利用该纸带中测出的数据可得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 \)________\( m/s^{2}\)。

              \((2)\)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滑块的速度大小\(v\)\({\,\!}_{B}\)\(= \)_________\( m/s\)。

              \((3)\)为了测出滑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该同学已经测出斜面的长度\(l\)及高度\(h\),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 ,利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摩擦力的大小\(f =\)_______。

            • 9.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   \((m+m′=m_{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该同学手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印纸\(.\)纸带,\(10\)个质量均为\(100g\)的砝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 ______ .
              A.毫米刻度尺 B.秒表 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2\)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点未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OF=21.80cm.\)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为\(50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 ______ \(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 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实难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______ \(.(g\)取\(10m/s^{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