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现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常要用到高速电子,电子感应加速器就是利用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的设备。它的基本原理如图甲所示,上、下为两个电磁铁,磁极之间有一个环形真空室,电子在真空室内做圆周运动。电磁铁线圈电流的大方向可以变化,在两极间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真空室内激发感生电场,其电场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一系列同心圆,产生的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图甲中上部分为侧视图、下部分为俯视图。如果从上往下看,电子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零,电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穿过电子圆形轨道面积的磁通量Φ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后,电子轨道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0,电子加速过程中忽略相对论效应。

              (1)求在t1时刻后,电子运动的速度大小;
              (2)求电子在整个加速过程中运动的圈数;
              (3)为了约束加速电子在同一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电子感应加速器还需要加上“轨道约束”磁场,其原理如图丙所示。两个同心圆,内圆半径为R,内圆内有均匀的“加速磁场”B1,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另外在两圆面之间有垂直纸面向外的“轨道约束”磁场B2,B1之值恰好使电子在二圆之间贴近内圆面B2在磁场中做逆时针的圆周运动(圆心为0,半径为R)。现使B1随时间均匀变化,变化率=k(常数)为了使电子保持在同一半径R上做圆周运动,求磁场B2的变化率
            • 2. I.\(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大头针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张力
              B.在等压变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单位面积上分子碰撞次数减少
              C.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大,人感觉越潮湿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C\)回到原状态,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C\)的延长线经过原点\(O\),该气体经历\(CA\)过程内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经历\(AB\)过程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⑶\)某柴油机的气缸容积为\(0.83L\),压缩前其中空气的温度为\(47℃\),压强为\(0.8×10^{5}Pa\)。在压缩冲程中,活塞把空气压缩到原体积的\(1/17\),压强增大到\(4×10^{6}Pa\)。若把气缸中的空气看做理想气体,试估算这时空气的温度。已知压缩前空气的密度为\(0.96kg/m^{3}\),摩尔质量为\(M=3.1×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_{A}=6.0×10^{23} mol^{-1}.\)试估算气体的分子个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II.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质量数越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
              B.粒子被加速后,其物质波的波长将变短
              C.玻尔的能级和电子轨道不连续的观点,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D.某放射性元素的\(400\)个原子核中有\(200\)个发生衰变的时间为它的一个半衰期

              \(⑵\)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K\)用极限波长为\(λ_{0}\)的金属制成。用波长为\(λ\)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加在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压为\(U\),电子电荷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_____;若将此入射光的强度增大,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⑶\)如图所示,一辆炮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炮管向上仰起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θ\),每发炮弹的质量为\(m\) ,发射前炮车和炮弹的总质量为\(M\)。现发射一发炮弹,经极短的时间\(t\),炮弹离开炮管时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若忽略此过程地面对炮车的阻力,求:


              \(①\)炮弹离开炮管时,炮车的速度大小;

              \(②\)在时间\(t\)内,炮车所受合力平均值的大小

            • 3.

              \(A\)【选修\(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B.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用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D.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附着层内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的缘故

              \((2).\)用长度放大\(600\)倍的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估计放大后的小碳粒的体积为\(V=0.1×10^{-9} m^{3}\),小碳粒的密度是\(ρ=2.25×10^{3} kg/m^{3}\),摩尔质量为\(M=12 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_{A}=6.0×10^{23} mol^{-1}\),则小碳粒所含分子数为______个\((\)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可知布朗运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运动.

              \((3).\)一高压气体钢瓶,容积为 \(V\),用绝热材料制成,开始时封闭的气体压强为 \(p_{0}\),温度为 \(T_{1}=300 K\),内部气体经加热后温度升至 \(T_{2}=400 K\),求:

              \(①\)温度升至 \(T_{2}\) 时气体的压强;

              \(②\)若气体温度保持 \(T_{2}=400K\) 不变,缓慢地放出一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回到 \(p_{0}\),此时钢瓶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气体总质量的比值为多少?






              \(B\)【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_{92}^{235}U{→}_{56}^{141}Ba{+}_{36}^{92}Kr{+}2_{0}^{1}n\)

              C.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

              D.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2).\)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这项工作成了爱因斯坦方程式在很小误差范围内的直接实验证据。密立根的实验目的是: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_{c}\)与入射光频率\(ν\),由此计算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式的正确性。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作出的\(U_{c}-ν\)图象,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根据图象求得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ν_{c}=\)_________,普朗克常量\(h=\)___________。\((\)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足够长木板,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铁块\((\)可视为质点\()\) 以速度\(v\)滑上木板,且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①\)二者的共同速度 ;

              \(②\)试用动量定理求达到共同速度所需时间\(t\);

            • 4. \((1)\)现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的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2)\)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ii)\)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 5. 离子发动机是利用电场加速离子形成高速离子流而产生推力的航天发动机。工作时将推进剂离子化,使之带电,然后在静电场作用下推进剂得到加速后喷出,从而产生推力。这种发动机适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位置保持等。设航天器质量\(M\),单个离子质量\(m\),带电量\(q\),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高速离子形成的等效电流强度为\(I.\)试求该发动机产生的推力。
            • 6.
              下面是一个物理演示实验,它显示:图中自由下落的物体\(A\)和\(B\)经反弹后,\(B\)能上升到比初始位置高得多的地方\(.A\)是某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球,质量\(m_{1}=0.28kg\),在其顶部的凹坑中插着质量\(m_{2}=0.10kg\)的木棍\(B.B\)只是松松地插在凹坑中,其下端与坑底之间有小空隙\(.\)将此装置从\(A\)下端离地板的高度\(H=1.25m\)处由静止释放\(.\)实验中,\(A\)触地后在极短时间内反弹,且其速度大小不变;接着木棍\(B\)脱离球\(A\)开始上升,而球\(A\)恰好停留在地板上\(.\)求木棍\(B\)上升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10m/s^{2}\).
            • 7.

              \((1)\)一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水平面上静止,现对它施加一水平打击力\(F\)\(=60N\),该力作用于木块的时间是\(t\)\(=0.1s\),已知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该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共滑行________\(s\)才能停下来。\((\)\(g\)\(=10m/s^{2})\)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向右运动,另一质量为\(8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两物体正碰后粘在一起,则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为__  \(m/s\),方向__  。  


              \((3)\)将\(20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提升\(4m\),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m/s^{2}\),则拉力\(F=\)_____\(N\),拉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_____\(W\),到达\(4m\)高处拉力的瞬时功率为________\(W\),全过程中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为________\(N·S.\)  


              \((4)\)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飞行时间     ,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平抛时间作为时间单位。

              \(②\)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_{a}\)\( > \)\(m_{b}\)\(r_{a}\)\(=\)\(r_{b}\)

              \(③\)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要验证的关系是(    )

              A.\(m_{a}\)\(·\)\(ON\)\(=\)\(m_{a}\)\(·\)\(OP\)\(+\)\(m_{b}\)\(·\)\(OM\)        \(B\).\(m_{a}\)\(·\)\(OP\)\(=\)\(m_{a}\)\(·\)\(ON\)\(+\)\(m_{b}\)\(·\)\(OM\)

              C.\(m_{a}\)\(·\)\(OP\)\(=\)\(m_{a}\)\(·\)\(OM\)\(+\)\(m_{b}\)\(·\)\(ON\)        \(D\).\(m_{a}\)\(·\)\(OM\)\(=\)\(m_{a}\)\(·\)\(OP\)\(+\)\(m_{b}\)\(·\)\(ON\)

            • 8.

              如图所示,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运动员将静止于\(O\)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OO'\)推到\(A\)点放手,此后冰壶沿\(AO'\)滑行,最后停于\(C\)点。已知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25\),冰壶质量为\(m=19.1kg\),\(O\)、\(A\)的距离为\(d=4m\),\(A\)、\(C\)的距离为\(L=32m\),\(C\)、\(O'\)的距离为\(r=2m\),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

              \((1)\)求冰壶在\(A\)点的速率;

              \((2)\)求冰壶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人对冰壶做的功;

              \((3)\)若在\(B\)点开始擦冰,将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为\(0.9μ\),原只能滑到\(C\)点的冰壶能停于\(O'\)点,求\(A\)、\(B\)之间的距离。

            • 9.

              \((1)\)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促进了人们对微观领域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E.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只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A\)和物块\(C\)置于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物块\(B\)置于\(A\)的左端,\(A\),\(B\),\(C\)的质量分别为\(m\)、\(2\) \(m\)和\(3\) \(m\)\(.\)已知\(A\),\(B\)一起以\(v\)\({\,\!}_{0}\)的速度向右运动,滑块\(C\)向左运动,\(A\)、\(C\)碰后连成一体,最终\(A\)、\(B\)、\(C\)都静止\(.\)求:

              \(①C\)与\(A\)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②A\)、\(C\)碰撞过程中\(C\)对\(A\)的冲量大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