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_____ 秒\({.}(3)\)
              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4)\)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填“\(A\)”或“\(B\)”\(){.}\)另外,在厦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 ______\({.}(\)北大所在地的纬度比厦大高\({.})\)

            • 2.

              \(①\)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测量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__________

              \(②\)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a.\)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如下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些

              B.摆线应尽量短些

              C.摆球的体积较小、质量较大

              D.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通过最低点做为计时的起、终点位置

              E.测量周期时;应测摆球\(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算出周期

                                   \(F.\)将拴着摆球的摆线平放在桌面上,将摆线拉直后用米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摆线某点\(O\)间的长度作为摆长,然后将摆线从\(O\)点吊起




                                  \(b.\)某学生在实验中,测出了多组摆长\(l\)和周期\(T\)的值,然后作出\({T}^{2}-l \)图线如图所示,并已测量计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则由斜率\(k\)求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____。

            • 3. \((1)\)如图所示,两列间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m{/}s\),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如图所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则质点\(M\)的起振方向沿\(y\)轴_____填\((\)正方向或负方向\()\),在\(t{=}2s\)时刻,质点\(M\)的纵坐标为____\(cm\)

              \((2)\)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①\)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②\)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若图中秒表示数为一单摆振动\(50\)次所需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________.
              \(③\)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4. \((1)①\)如图\(1\)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Ⅰ\(.\)图\(1\)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Ⅱ\(.\)已知双缝与屏的距离\(L\),双缝间距\(d.\)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2(\)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②\)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2(\)丙\()\)所示,则对准第\(4\)条时读数\(x_{2}=\)_______\(mm(\)允许误差\()\)
              \(③\)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用\(x_{1}\)、\(x_{2}\)、\(L\)、\(d\)表示,不用计算\()\).
              \(④\)在屏上观察到了干涉条纹\(.\)如果将双缝的间距变大,则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______;\((\)选大或小\()\)
              \((2)\)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是,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B.\)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 \(mm\),单摆摆长为____  \(m\)

              \(③\)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sin 5^{\circ}=0.087\),\(\sin 15^{\circ}=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 5. 如图甲,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与“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已有的器材:中心带小孔的小钢球、长约1m的细线、带夹子的铁架台、游标卡尺、秒表。请从图乙选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 (填器材名称):
              (2)某同学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单摆摆动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丙中秒表所示,秒表读数是______s。
              (3)测得单摆的摆长为L,当小球某次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在完成n次全振动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请写出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用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4)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又多次改变摆长L,测量多组对应的单摆周期T,记录了相关测量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所示的T2-L关系图线,可求得g的测量值为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