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做成单摆。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mm。
              (2)有同学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______。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
              C.以摆球直径和摆线长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D.开始计时时,小球开始摆动后稍迟才按下停表计时
              E.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并开始计时时,将摆球通过平衡位置的次数计为1
            • 2.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甲图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____\(mm\)

              \((2)\)接着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_{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乙图所示,则此单摆周期为_____,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用题目中的物理量表示\()\).

            • 3.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g=\dfrac{4{{\pi }^{2}}L}{{{T}^{2}}}\)。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1)\)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图象不过原点,但根据图象仍然可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该测量值\(g=\)_________\(m/s^{2}\)。\((\)取\(π^{2}=9.87)\)

              \((3)\)除用铁夹、铁架台、带中心孔的金属小球和细线、毫米刻度尺这些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成\(31\)次全振动的时间,那么所测重力加速度将________\((\)“偏大”、“偏小”\()\)。

            • 4.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多选组装单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用\(L\),\(n\),\(1\)表示\()\)
              \((3)\)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驶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1\) \(2\) \(3\)
              摆长\(L/cm\) \(80.00\) \(90.00\) \(100.00\)
              \(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s\) \(90.00\) \(95.5\) \(100.5\)
              振周期\(T/s\) \(1.80\) \(1.91\)
              重力加速度\(g/(m⋅s^{-2})\) \(9.74\) \(9.73\)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_____\(s\),\(g=\)______\(m/s^{2}\)
              \((4)\)用多组实轴数据作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作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n\)次全振动记为\(n+1\)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D.出现图线\(b\)的原因可能是忘记了加摆球的半径
            • 5.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小钢球,做成一个单摆\({.}\)测量摆长\(l\)和摆的周期\(T\),得到一组数据\({.}\)改变摆长,再得到几组数据\({.}\)从中可以找出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①}\)实验过程有两组同学分别用了图\((b)(c)\)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钢球,你认为______\((\)选填“\(b\)”或“\(c\)”\()\)悬挂方式较好.
              \({②}\)在某次测量中,某同学用机械秒表测出单摆若干次全振动的时间,机械秒表读数如图\((d)\)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 s\)
              \({③}\)图\((e)\)是某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T^{2}{-}l\)图线,现已测出图中直线斜率为\(k\),则可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表达式\(g{=}\) ______ .
            • 6.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了一些数据,其中的一组数据如下所示.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时,将摆线平放,如图 \((A)\)所示,刻度尺读数是 ______ \(cm\) 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卡尺游标位置如图\((B)\)所示,可知摆球直径是 ______ \(cm\),
              如图所示测出的摆长 ______ \((\)偏大,偏小 \()\)

              \((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C\)所示,\(T^{2}\)与\(L\)的关系式\(T^{2}=\) ______ ,利用图线可求出图线的斜率\(k=\) ______ ,再由\(k\)可求出\(g=\) ______ .
            • 7.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下方左图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 \(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 \(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至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 \(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则重力加速度 \(g\)\(= \)______\((\)用\(L\)、 \(n\)\(t\) 表示\()\).
              \((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上方中间图中的 \(a\)\(b\)\(c\)所示,其中 \(a\)\(b\)平行, \(b\)\(c\)都过原点,图线 \(b\)对应的 \(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 \(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 \(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 \(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 \(c\)对应的 \(g\)值小于图线 \(b\)对应的 \(g\)
                 \(D.\)图线 \(a\)对应的 \(g\)值大于图线 \(b\)对应的 \(g\)
              \((4)\)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Y\),作出\(T^{2}-L\)图线,如上方右图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 \)\(x\)\({\,\!}_{1}\), \(y\)\({\,\!}_{1})\)、\(B( \)\(x\)\({\,\!}_{1}\), \(y\)\({\,\!}_{2})\),可求得 \(g\)\(= \)______\(.\)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伤处方法算得的 \(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 ______的\((\)选项“偏大”“偏小”或“不变”\()\).
            • 8.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如下步骤:

              \((1)\)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mm\)。

              \((2)\)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出单摆做 \(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秒表读数如图\(2\)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___\(s\)。
              \((3)\)实验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度有利的建议是_________。
                \(A.\)单摆的摆线不能太短
                 \(B.\)单摆的摆球密度尽可能大
                 \(C.\)单摆的摆角越大越好
                 \(D.\)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测量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摆动周期
            • 9.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一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mm\),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当摆动稳定后,在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 \(0\)”,直到摆球第\(N\)次同向通过平衡位置时按停秒表,秒表读数如图所示,读出所经历的时间\(t=\)_______\(s\)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 – L\)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 404.0 L + 3.0\)。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d/2)\)图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