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板靠近验电器\((\)不接触\()\),验电器锡箔上会带 ______ \((\)选填“正”或“负”\()\)电;用手摸一下验电器金属球,再移走玻璃板,锡箔 ______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 2. 电荷量 ______  \(C\)叫做元电荷,某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3.2×10^{-9}C\),此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 ______  倍\(.\)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 ______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 3.

              填空题

              \((1)\)元电荷的电荷量是       ;自然界中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        倍。

              \((2)\)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幷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因为             

              \((3)\)接引雷电下九天的科学家是        ;通电导体发热的规律是科学家         总结出来的;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4)\)把电荷量为\(2×10^{-9}C\)的检验电荷放入电场中某点,它所受到的电场力是\(5×10^{-7}N\),则该点的场强是      ;如果在该点放入一个\(6×10^{-9}C\)的检验电荷,则该点的场强是       

              \((5)\)电荷在导体表面分布是不均匀的:        ,电荷比较密集;          ,电荷比较稀疏。

              \((6)\)在金属导体内部,若\(10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6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子的数目是         

            • 4. 一个元电荷的电荷量为    C,某带电体所带的电量是3.2×10-8 C,此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    倍,电荷间相互作用是靠    实现的.
            • 5. (2016•衡阳校级一模)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最先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如图,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图中油滴由于带负电悬浮在两板间保持静止.
              (1)若要测出该油滴的电荷量,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A.油滴质量m       B.两板间的电压U
              C.两板间的距离d    D.两板的长度L
              (2)用所选择的物理量表示出该油滴的电荷量q=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在进行了几百次的测量以后,密立根发现油滴所带的电荷量虽不同,但都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被认为是元电荷,其值为e=    C.
            • 6. 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这个最小电荷用e表示,它的数值为    .实验指出,所有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它,或者是它的整数倍,因此我们把它叫做    
              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叫做    
            • 7. 大量的实验中,人们发现:电荷只有    种,分别是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    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 8.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    保持不变.
            • 9. (2014秋•驻马店月考)质量为m,电量为q的质点,在静电力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沿圆弧从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方向改变角度为θ(弧度),AB弧长为s,如图所示,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    .AB弧中点的场强大小E=    (不计重力).
            • 10. 大量的事实证明,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    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到别的物体,在        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