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倾角很小的光滑斜面上来回运动,小球做简谐运动
              B.如图乙所示,\(a\)是一束白光,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发生色散,最左侧为紫光,最右侧为红光
              C.如图丙所示为双缝干涉示意图,双缝间距\(d\)越大,相邻亮条纹间距越大
              D.如图丁所示为光导纤维示意图,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折射率大
              E.如图戊所示为单色光单缝衍射示意图,如果换成白光,屏上得到的条纹是彩色的
            • 2.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circ}\)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
              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 3.
              下列五幅图分别对应五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象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
              B.由图\((\)乙\()\)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_{0}\)
              C.由图\((\)丙\()\)知,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D.由图\((\)丁\()\)知,泊松亮斑是小孔衍射形成的图样
            • 4.

              关于干涉、衍射及多普勒效应,正确的是(    )

              A.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
              B.相机镜头前的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C.双缝干涉中也存在衍射现象
              D.火车进站时汽笛声调变高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 5.
              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观察激光束经过细丝后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断细丝粗细的变化\((\)  \()\)
              A.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
              B.这里应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性
              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
              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息照相主要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B.增透膜的厚度应为入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 \dfrac {1}{4}\)
              C.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D.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分别是:\((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
            • 7.

              \((1)\triangle 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ON=OM\),\(a\)、\(b\)两束可见单色光\((\)关于\(OO′\)对称\()\)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地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玻璃砖中,\(a\)光束从进入玻璃砖到射到\(OM\)的时间大于\(b\)光束从进入玻璃砖到射到\(ON\)的时间

              B.在玻璃砖中,\(a\)光束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束的传播速度

              C.若\(a\)、\(b\)两光束从玻璃砖中射向空气,则\(b\)光束的临界角比\(a\)光束的临界角小

              D.用同样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束的条纹间距小

              E.用\(a\)、\(b\)两光束照射同一狭缝,\(a\)光束衍射现象更明显

              \((2)\)如图所示,甲图为某波源的振动图象,乙图是该波源产生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动图的\(O\)点表示波源\(.\)问:



              \((1)\)这列波的波速多大?

              \((2)\)若波向右传播,当波动图中质点\(Q\)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质点\(P\)已经经过了多少路程?

            • 8. 关于光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衍射现象
              B.白光通过分光镜在光屏上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呈淡紫色,说明增透膜增强了对淡紫色的透色程度
              D.夜间观看到天边星座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E.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感控只要是因为红外线的波长长,容易发生衍射
            • 9. A.(选修模块3-3)
              (1)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进行了一次在微重力条件(即失重状态)下制造泡沫金属的实验.把锂、镁、铝、钛等轻金属放在一个石英瓶内,用太阳能将这些金属熔化为液体,然后在熔化的金属中充进氢气,使金属内产生大量气泡,金属冷凝后就形成到处是微孔的泡沫金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失重条件下液态金属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作用
              B.失重条件下充入金属液体内的气体气泡不能无限地膨胀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约束
              C.在金属液体冷凝过程中,气泡收缩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泡沫金属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说明它是非晶体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A到B是等压过程,B到C是等容过程,C到A是等温过程.则B到C气体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ABCA全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Q,则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    
              (3)已知食盐(NaCl)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求:
              ①食盐分子的质量m;
              ②食盐分子的体积V0
              B.(选修模块3-4)
              (1)射电望远镜是接受天体射出电磁波(简称“射电波”)的望远镜.电磁波信号主要是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波段(波长为厘米或毫米级).在地面上相距很远的两处分别安装射电波接收器,两处接受到同一列宇宙射电波后,再把两处信号叠加,最终得到的信号是宇宙射电波在两处的信号干涉后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上述两处信号步调完全相反时,最终所得信号最强
              B.射电波沿某方向射向地球,由于地球自转,两处的信号叠加有时加强,有时减弱,呈周期性变化
              C.干涉是波的特性,所以任何两列射电波都会发生干涉
              D.波长为毫米级射电波比厘米级射电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2)如图为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波t1=0时刻的波动图象,此时P点运动方向为-y方向,位移是2.5厘米,且振动周期为0.5s,则波传播方向为    ,速度为    m/s,t2=0.25s时刻质点P的位移是    cm.
              (3)为了测量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某同学在半径R=5cm的玻璃砖下方放置一光屏;一束光垂直玻璃砖的上表面从圆心O射入玻璃,光透过玻璃砖后在光屏上留下一光点A,然后将光束向右平移至O1点时,光屏亮点恰好消失,测得OO1=3cm,求:
              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②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v(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

              C.(选修模块3-5)
              轨道电子俘获(EC)是指原子核俘获了其核外内层轨道电子所发生的衰变,如钒(2347V)俘获其K轨道电子后变成钛(2247Ti),同时放出一个中微子υe,方程为2347V+-10e→2247Ti+υe
              (1)关于上述轨道电子俘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一个质子俘获电子转变为中子
              B.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俘获电子转变为质子
              C.原子核俘获电子后核子数增加
              D.原子核俘获电子后电荷数增加
              (2)中微子在实验中很难探测,我国科学家王淦昌1942年首先提出可通过测量内俘获过程末态核(如2247Ti)的反冲来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此方法简单有效,后来得到实验证实.若母核2347V原来是静止的,2247Ti质量为m,测得其速度为v,普朗克常量为h,则中微子动量大小为    ,物质波波长为    
              (3)发生轨道电子俘获后,在内轨道上留下一个空位由外层电子跃迁补充.设钛原子K
              轨道电子的能级为E1,L轨道电子的能级为E2,E2>E1,离钛原子无穷远处能级为零.
              ①求当L轨道电子跃迁到K轨道时辐射光子的波长λ;
              ②当K轨道电子吸收了频率υ的光子后被电离为自由电子,求自由电子的动能EK
            • 10. (2011•赣县校级模拟)[物理--选修3-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通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
              B.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它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激光可以比无线电波传递更多的信息
              C.单缝衍射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也越明显
              D.地面上测得静止的直杆长为L,则在沿杆方向高速飞行火箭中的人测得杆长应小于L
              (2)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质点P此时刻沿-y运动,经过0.1s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波速为5m/s,那么:
              ①该波沿    (选填“+x”或“-x”)方向传播;
              ②图中Q点(坐标为x=7.5m的点)的振动方程y=    cm;
              ③P点的横坐标为x=    m.
              (3)如图2所示,A、B、C为等腰棱镜,D为AB的中点,a、b两束不同频率额的单色光垂直AB边射入棱镜,两束光在AB面上的入射点是D的距离相等,两束光通过棱镜折射后相交于图中P点.则a光通过棱镜的时间    b光通过棱镜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b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a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    b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