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有些放出\(α\)射线,有些放出\(β\)射线,有些在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还以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例如\(\rlap{_{90}}{^{234}}Th\)核的衰变过程可表示为\(\rlap{_{90}}{^{234}}Th→\rlap{_{91}}{^{234}}Pa+\rlap{_{-1}}{^{\quad 0}}e+γ\),关于此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lap{_{90}}{^{234}}Th\)核的质量等于\(\rlap{_{91}}{^{234}}Pa\)核的质量

              B.\(\ ^{234}_{\phantom{0}90}\mathrm{T}h Th\)核的质量大于\(\rlap{_{91}}{^{234}}Pa\)核的质量

              C.一个\(\rlap{_{90}}{^{234}}Th\)核衰变成一个\(\rlap{_{91}}{^{234}}Pa\)核后,中子数减少了\(1\)

              D.\(γ\)射线是由\(Th\)原子的外层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
            •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衍射现象的发现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B.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 3.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变为\({\,\!}^{14}N\),半衰期约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 4.

              关于原子核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性射线中的\(β\)射线实际就是电子流,它来自原子的核内
              B.放射性原子经过\(α\)、\(β\)衰变致使新的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因此不稳定从而产生\(γ\)射线
              C.氡\(222\)经过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一个氡\(222\)原子核四天后一定衰变为钋\(218\)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越容易发生衰变
            • 5.

              下列近代物理学史的史实中,源于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工作成果的是(    )

              A.把天然放射线用磁场分离成三种射线成份,并用希腊字母\(α\)、\(β\)、\(γ\)加以命名
              B.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
              C.发现质子并预言中子的存在
              D.发现重核的裂变与链式反应
            • 6. 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关于核辐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
              B.放射性辐射对人类不一定都是有害的
              C.\(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是不带电的
              D.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
            • 7.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意义在于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自发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电子的电势能减小
              D.原子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
            • 9.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C.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确定性关系△x△p≥
              h
              可以理解为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确定
              B.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所对应的元素是原来的同位素
              C.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会缩短其半衰期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