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有些放出\(α\)射线,有些放出\(β\)射线,有些在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还以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例如\(\rlap{_{90}}{^{234}}Th\)核的衰变过程可表示为\(\rlap{_{90}}{^{234}}Th→\rlap{_{91}}{^{234}}Pa+\rlap{_{-1}}{^{\quad 0}}e+γ\),关于此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lap{_{90}}{^{234}}Th\)核的质量等于\(\rlap{_{91}}{^{234}}Pa\)核的质量

              B.\(\ ^{234}_{\phantom{0}90}\mathrm{T}h Th\)核的质量大于\(\rlap{_{91}}{^{234}}Pa\)核的质量

              C.一个\(\rlap{_{90}}{^{234}}Th\)核衰变成一个\(\rlap{_{91}}{^{234}}Pa\)核后,中子数减少了\(1\)

              D.\(γ\)射线是由\(Th\)原子的外层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
            •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衍射现象的发现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B.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 3.

              \({\,\!}^{14}C\)发生放射性衰变变为\({\,\!}^{14}N\),半衰期约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的光子动量大于紫外线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有结构的
              C.在发生轻核聚变或重核裂变后,核子的平均质量均变小
              D.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相等
            • 5.

              关于原子核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性射线中的\(β\)射线实际就是电子流,它来自原子的核内
              B.放射性原子经过\(α\)、\(β\)衰变致使新的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因此不稳定从而产生\(γ\)射线
              C.氡\(222\)经过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一个氡\(222\)原子核四天后一定衰变为钋\(218\)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越容易发生衰变
            • 6.

              I.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大

              B.单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水龙头中滴下的水滴在空中呈球状是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D.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              状态\(B\)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由\(A\)变化到\(B\),气体对外界做功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⑶\)如图所示,用销钉固定的活塞把导热气缸分隔成两部分,\(A\)部分气体压强\(P_{A}=6.0×10^{5} Pa\),体积\(V_{A}=1L\);\(B\)部分气体压强\(P_{B}=2.0×10^{5} Pa\),体积\(V_{B}=3L.\)现拔去销钉,外界温度保持不变,活塞与气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整个过程无漏气,\(A\)、\(B\)两部分气体均为理想气体\(.\)求活塞稳定后\(A\)部分气体的压强.



              \(II\).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B.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一个氘核的质量小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和

              D.已知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则任一个钴\(60\)原子核都将在\(5.27\)年内发生衰变

              \(⑵\)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为量子数\(.\)若氢原子由\(n=3\)跃迁到\(n=2\)的过程释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一群处于\(n=4\)的氢原子在向基态跃迁时,产生的光子中有             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其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m}=\)               \(eV\).

              \(⑶\)质量为\(2kg\)的物体\(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体\(A\)以\(2.0m/s\)的水平速度和\(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0.02s\),碰撞后\(A\)以\(0.2m/s\)的速度反弹,求碰撞后\(B\)的速度和\(A\)对\(B\)的作用力大小.

            • 7.

              下列近代物理学史的史实中,源于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工作成果的是(    )

              A.把天然放射线用磁场分离成三种射线成份,并用希腊字母\(α\)、\(β\)、\(γ\)加以命名
              B.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
              C.发现质子并预言中子的存在
              D.发现重核的裂变与链式反应
            • 8.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rlap{_{83}}{^{210}}Bi\)的半衰期是\(5\)天,\(12g\rlap{_{83}}{^{210}}Bi\)经过\(15\)天后还有\(1.5g\rlap{_{83}}{^{210}}Bi\)未衰变

              B.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C.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

              D.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
            • 9.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

              B.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

              D.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射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