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他们平衡了摩擦力,用天平测出小车的总质量,用细线所挂钩码的总重代替小车所受的牵引力大小F.
              (1)他们还在实验时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
              D.使细线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
              (2)实验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O、A、B、C、D是在纸带上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的点未画出,AB、CD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3)如表录了小车质量一定时,牵引力大小F与对应的加速度a的几组数据,请在图丙的坐标中描点作出a-F图线.
              钩码个数12345
              F(N)0.490.981.471.962.45
              a(m•s-20.921.682.322.883.32
              (4)实验中画出的a-F图线与理论计算的图线(图中已画出)有明显偏差,其原因主要是    
            • 2. (2015秋•晋城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砂子.砂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砂子质量)记为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砂子质量)记为M.
              (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砂子,装入砂桶中,称量并记录砂桶的总重力mg,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则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本次实验中,桶内的砂子取自小车中,故系统的总质量不变.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①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②你认为把砂桶的总重力mg当作合外力F是否合理?
              答: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③本次实验中,是否应该满足M≫m这样的条件?
              答:     (填“是”或“否”);理由是    
              (2)验证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保持桶内砂子质量m不变,在盒子内添加或去掉一些砂子,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本次实验中,桶内的砂子总质量不变,故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变.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a为纵轴,应该以    为横轴.
            • 3.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某组同学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的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①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②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③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④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⑤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2)有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乙中的A图线,另一位同学实验测出了如图丙中的B图线.试分析:①A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②A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③B图线在纵轴上有截距的原因是    
              (3)在处理数据时,某同学做出的a-
              1
              M
              的关系图线,如图丁所示.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F=    N.当物体的质量为2.5kg时,它的加速度为    m/s2
            • 4. (2015秋•海口校级月考)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运动系统的摩擦力时,应把装沙的小桶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砂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在电压为6V的交流电源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内部所装砂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
              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
              1
              M
              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
              ①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    ,该步骤应排在实验步骤    之后.
              ②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应把    改为    
            • 5.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小车质量M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与其所受外力F之间的关系.

              (1)由图中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24cm,由图b中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     cm.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如图a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    .(用字母表示)
              F(N)0.100.200.300.400.500.600.700.80
              a(m•s-20.060.110.180.260.300.360.400.43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钩码质量m总共做了8组实验,得到如上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利用表格数据,在如图c所示坐标系中描点做出相应图象.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后,你得出a-F的图线是否呈线性变化,如果不是请分析其原因:    
            • 6. 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1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D.刻度尺 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号).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cm、x2=13.59cm,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    m/s;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    ,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    
              (4)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保持细砂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数据.在分析处理时,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应该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图象,乙同学认为应该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倒数
              1
              m
              的图象.两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方案装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进行了标注.但尚未完成图象(如图4所示).你认为同学     (填“甲”、“乙”)的方案更合理.请继续帮助该同学作出坐标中的图象.
            • 7.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问题.
              ①为了尽可能减少摩擦力的影响,需要将长木板的右端垫高,直到在没有沙桶拖动下,小车拖动穿过计时器的纸带时,能在纸带上    
              ②在    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
              ③在此实验中,此同学先接通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纸带,如图是在m=100g,M=1kg情况下打出的一条纸带,O为起点,A、B、C为过程中的三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标出,有关数据如图2所示,其中hA=42.05cm,hB=51.55cm,hC=62.00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    m/s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B=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④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注意始终满足②问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图3中的    
            • 8. (2015秋•郑州校级月考)某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使用的器材有: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往小车上摆放的大砝码、细线、小桶及往小桶里放的小砝码、打点计时器等.
              (1)他以小桶及小桶内的砝码的总重力作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F,测出不同拉力F对应的加速度a值,并把各数据标在aF图象上后,发现它们都在一条直线的附近,这条直线不过坐标原点,如图甲所示,而与横坐标轴交于F1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    
              (2)经过调整后,该同学作出的aF图象如图乙中的A所示,另一位同学使用同一套仪器作出的a-F图象如图乙中的B所示.B图线的斜率比A图线的斜率小的原因是什么?
              答:    
            • 9.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上
              (3)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2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4)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象.
              (5)如图3(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6)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3(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 10.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精度是    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实验中砂和桶的总质量m和车与砝码的总质量M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s,图中长度单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