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 利用以下装置可以完成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B.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每次改变钩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保证拉力近似等于沙桶\((\)含沙\()\)的重力,必须满足\(m{ < < }M(2)\)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经历了以下过程:





              \(a\)、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发现实验室有两种打点计时器,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决定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该打点计时器对电源的要求是______
              A.交流\(220V\) \(B{.}\)直流\(220V\)  \(C{.}\)交流\(4{~}6V\) \(D{.}\)直流\(4{~}6V\)
              \(b\)、该同学欲通过图乙所示装置打出纸带\((\)图丙\()\)来判断是否已经平衡摩擦力\({.}\)根据纸带的点迹可以判断,为进一步平衡摩擦力,图乙中垫块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一些.
              \(c\)、在利用此装置做实验时,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丁\({.}\)从比较清晰的点起,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单位\({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1)\)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是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能力,而高中是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请正确读出下列测量工具的读数。

                             
                     

                           ________________\(cm\)                                                             _________ \(mm\)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上,选取一段如图所示。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用刻度尺量得\(A\)到\(B\)、\(C\)、\(D\)、\(E\)各点的距离依次为\(1.23cm\)、\(3.71cm\)、\(7.44cm\)和\(12.42cm\),已知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4. 利用图\(1\)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并测重力加速度.

              \((1)\)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如图\(2)\)
              \(①\)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②\)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 ______
              \((2)\)在打出的纸带上取得连续的清晰的\(7\)个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用米尺测得第\(1\)、\(2\)、\(3\)、\(4\)、\(5\)、\(6\)各点与第\(0\)点的距离\(d\)如表:
              点的次序\(0\)\(1\)\(2\)\(3\)\(4\)\(5\)\(6\)
              距离\(d(\)厘米\()\)\(0\)\(6.0\)\(12.5\)\(19.3\)\(26.5\)\(34.1\)\(42.1\)
              利用这些数据:
              \(①\)测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值为 ______ ;\((\)取三位有效数字\()\);
              \(②\)打第\(1\)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是 ______ \(m/s\);\((\)取三位有效数字\()\).
            •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了\(A\)、\(B\)、\(C\)、\(D\)、\(E\)等\(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其相邻点间距离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C\)点的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这条纸带的 ______ \((\)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着用\(T\)表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 \((\)逐差法,用\(s\)和\(T\)表示\().\)其大小为 ______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6.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 \(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 \(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 \(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 \(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____________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____________\((\)选填“\(a\)”“\(b\)”“\(c\)”“\(d\)”“\(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2}\).

            • 7. 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实验时下面的步骤先后顺序是: ______ .
              A.释放纸带      \(B.\)打开打点计时器
              \((2)\)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记数点\(2\)、\(3\) 和\(7\)、\(8\)之间的距离如图\((\)单位\(cm)\),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 ______ \(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0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是 ______ .
            • 8. 某同学利用图装置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中,必须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_{1}=3.59 cm\),\(s\)\({\,\!}_{2}=4.41 cm\),\(s\)\({\,\!}_{3}=5.19 cm\),\(s\)\({\,\!}_{4}=5.97 cm\),\(s\)\({\,\!}_{5}=6.78 cm\),\(s\)\({\,\!}_{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B}\)\(=\)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9.

              小明在利用图\(1\)中的装置甲完成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后,他想若小车所受拉力不是由钩码重力提供的而是由橡皮筋拉力提供的,那么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于是他设计了图\(1\)中的装置乙: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长木板左边缘,另一端与小车相连,实验时将小车拉至打点计时器附近,使橡皮筋处于拉伸状态,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后,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筋的拉力下拖着纸带前进\(.\)两次实验中所得到的纸带如图\(2\)中的纸带\((a)\)和纸带\((b)\)所示,图中\(O\)、\(a\)、\(b\)、\(c\)、\(…\)是打点计时器所打下的点\(.(\)打点周期为\(0.02 s)\)

              \((1)\)纸带\((a)\)中\(b\)、\(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纸带\((b)\)中\(b\)、\(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2)\)打纸带\((b)\)中\(c\)、\(e\)两点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overline{v}=\)________\(m/s\),纸带\((a)\)上打\(c\)、\(e\)两点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overline{v}_{1}\)________\(\overline{v}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分析两条纸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的纸带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的纸带

              C.纸带\((a)\)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的纸带,纸带\((b)\)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的纸带

              D.纸带\((a)\)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的纸带,纸带\((b)\)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的纸带

              \((4)\)下列两个\(v-t\)图象是分别根据两纸带所画出的,其中根据橡皮筋拉小车所打纸带所得的\(v-t\)图象是________.

              \((5)\)根据以上分析,利用装置甲打出的纸带,求得装置甲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m/s^{2}\).

            • 10. 如图甲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乙中 \(a\)\(b\)\(c\)是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 \(2.5 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带中的________段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