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_{1}\)多次从倾斜轨道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被碰小球\(m_{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

              再将入射球\(m_{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_{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出碰后\(m_{1}\)平均落地点在\(M\)点,\(m_{2}\)平均落地点在\(N\)点,不计小球与轨道间的摩擦。

              \((1)\) 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两个小球的质量\(m_{1}\)、\(m_{2\;\;}\)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若实验中发现\(m_{1} \overset{⇀}{OM} +m_{2} \overset{⇀}{ON} \)小于\(m_{1} \overset{⇀}{OP} \),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碰撞过程有机械能的损失

              B.计算时没有将小球半径考虑进去

              C.放上小球\(m_{2}\)后,入射球\(m_{1}\)从倾斜轨道上静止释放的位置比原来的低

              \((3)\) 若两球发生弹性正碰,则\( \overset{⇀}{OM} \)、\( \overset{⇀}{ON} \)、\( \overset{⇀}{OP} \)之间一定满足的关系是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 \overset{⇀}{OP} = \overset{⇀}{ON} - \overset{⇀}{OM} \)  

              B.\(2× \overset{⇀}{OP} = \overset{⇀}{ON} + \overset{⇀}{OM} \) 

              C. \( \overset{⇀}{OP} = \overset{⇀}{ON} -2× \overset{⇀}{OM} \)

            • 2.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他用两个质量相等、大小相同的钢球\(A\)、\(B\)进行实验。首先该同学使球\(A\)自斜槽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从槽的末端水平飞出,测出球\(A\)落在水平地面上的点\(P\)与球飞出点在地面上垂直投影\(O\)的距离\(L_{OP}\)。然后该同学使球\(A\)自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在槽的末端与静止的球\(B\)发生非对心弹性碰撞\((\)如图乙所示\()\),碰撞后两球向不同方向运动,测出两球落地点\(M\)、\(N\)与\(O\)点间的距离\(L_{OM}\)、\(L_{ON}\)。该同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并将测量值取平均。

              \((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L_{OP}=L_{OM}+L_{ON}\)

              B.\(L_{OP} < L_{OM}+L_{ON}\)

              C.\(L_{OP} > L_{OM}+L_{ON}\)

              \((2)\)根据实验原理,试推导出\(OM\)与\(ON\)间夹角的大小。

            • 3.

              若采用下图中甲、乙两种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小球半径相同、质量均已知,且\(m_{A} > m_{B}\),\(B\)、\(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必需测量\(OB\),\(OM\),\(OP\)和\(ON\)的距离            
              B.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必需测量\(OB\),\(B´N\),\(B´P\)和\(B´M\)的距离
              C.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若\(m_{A}⋅ON=m_{A}⋅OP+m_{B}⋅OM\),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
              D.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若\(\dfrac{1}{\sqrt{{B}{{{"}}}N}}=\dfrac{1}{\sqrt{{B}{{{"}}}M}}{+}\dfrac{1}{\sqrt{{B}{{{"}}}P}}\),则表明此碰撞机械能也守恒
            • 4.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已知碰后两滑块一起运动;

              \(⑥\)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1)\)试着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_\(kg·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5.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足够大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一个光电门,水平平台上\(A\)点右侧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水平面,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y\)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片;
              \({②}\)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含挡光片\()\)和小球\(b\)的质量\(m_{a}\)、\(m_{b}\);
              \({③}\)在\(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静止放置在平台上;
              \({④}\)细线烧断后,\(a\)、\(b\)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
              \({⑤}\)记录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t\);
              \({⑥}\)滑块\(a\)最终停在\(C\)点\((\)图中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AC\)之间的距离\(S_{a}\);
              \({⑦}\)小球\(b\)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及平台边缘铅垂线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_{b}\);
              \({⑧}\)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
              \((1)\)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______\({=}\) ______ 即可\({.}(\)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2)\)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测量后,该实验小组得到\(S_{a}\)与的\(\dfrac{1}{t^{2}}\)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平台上\(A\)点左侧与滑块\(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 6.

              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1\)次,得到\(11\)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1\)次,图\((a)\)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b)\),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图\((a)\)                        图\((b)\)

              \((1)\)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_____ ___\((\)填选项号\()\)。

              A.秒表   \(B.\)天平         \(C.\)毫米刻度尺    \(D.\)打点计时器\((\)及电源和纸带\()\)

              E.圆规   \(F.\)弹簧测力计   \(G.\)游标卡尺

              \((2)\)从图\((b)\)可以测出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 _______\(cm\)。

              \((3)\)在以下选项中,______ ________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 7.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现有下列器材,为完成本实验,哪些是必需的?请将这些器材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
              A.秒表  \(B.\)刻度尺    \(C.\)天平     \(D.\)圆规

              \((2)\)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3)\)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_{1}=0.4 kg\),小车\(B\)的质量\(m_{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 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 8.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已知碰后两滑块一起运动;

              \(⑥\)先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1)\)请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填到步骤\(⑥\)横线上\()\)。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kg·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_{1}=0.4 kg\),小车\(B\)的质量\(m_{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3)\)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某同学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室具备的实验器材有:斜槽轨道,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A\)、\(B\),刻度尺、白纸,圆规,重垂线一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为不放\(B\)球时\(A\)球的平均落点,\(M\)点和\(N\)点分别为碰撞后\(A\)球和\(B\)球的平均落点.

              \((1)\)对于实验中注意事项、测量器材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调节轨道时应注意槽的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

              B.实验中要保证每次让\(A\)球从斜槽轨道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C.实验中还缺少的器材有复写纸和秒表

              D.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A\)球的质量\(m_{1}\)和\(B\)球的质量\(m_{2}\)

              \((2)\)在\(m_{1} > m_{2}\)时,实验中记下了\(O\)、\(M\)、\(P\)、\(N\)四个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用\(m_{1}\)、\(m_{2}\)、\(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若还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用\(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前后动能也相等.

              \((3)\)此实验中若\(m_{1}= \dfrac{3}{2}m_{2}\),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之比为\(p_{1}∶p_{2}=\)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