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30^{\circ}\)的斜面底端,另一端恰好位于斜面上的\(B\)点。一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下滑过程中滑块下滑速度\(U\)的平方与其下滑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N/m\)
              C.滑块运动到最低点\(C\)时,弹簧弹性势能大小为\(2.6J\)
              D.滑块从最低点\(C\) 返回时,一定能到达\(B\)点
            • 2.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一个物体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从静止释放,关于物体从开始接触弹簧到速度为零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做减速运动
              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 3.

              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固定不动,套在杆上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将套在杆上的滑块向下压缩弹簧至离地高度\(h=0.40 m\)处,滑块与弹簧不拴接。现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传感器测量出滑块的速度和离地高度\(h\),计算出滑块的动能\(E_{k}\),并作出滑块的\(E_{k}–h\)图象,其中高度从\(0.80 m\)上升到\(1.40m\)范围内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若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取\(g=10 m/s^{2}\),则结合图象可知\((\)   \()\)



              A.弹簧原长为\(0.72m\)
              B.滑块的质量为\(1.00kg\)
              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10.00J\)
              D.滑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最小为\(3.60J\)
            • 4.

              倾角为\(θ\)的三角形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体的底端附近固定一挡板,一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其自然长度时弹簧的上端位于斜面体上的\(O\)点\(.\)质量分别为\(4m\)、\(m\)的物块甲和乙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绳连接,且跨过固定在斜面上顶端的光滑定滑轮,如图所示\(.\)开始物块甲位于斜面体上的\(M\)处,且\(MO=L\)、滑块乙开始距离水平面足够高,现将物块甲和乙由静止释放,物块甲沿斜面下滑,当滑块将弹簧压缩到\(N\)点时,滑块的速度减为零,\(ON=\dfrac{L}{2}\)。已知物块甲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u =\dfrac{\sqrt{3}}{8}\),\(θ=30^{\circ}\),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忽略空气的阻力,整个过程细绳始终没有松弛\(.\)且乙未碰到滑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由静止释放到斜面体上\(N\)点的过程,物块甲先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速度减为零
              B.物块甲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C.物块甲位于\(N\)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dfrac{15}{8}mgL\)
              D.物块甲位于\(N\)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dfrac{3}{8}mgL\)
            • 5.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M_{P} > M_{Q}\),\(Q\)与轻质弹簧相连\(.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一段时间后\(P\)与弹簧分离\(.\)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是\((\)  \()\)
              A.\(P\)与弹簧分离时,\(Q\)的动能达到最大
              B.\(P\)与弹簧分离时,\(P\)的动能达到最小
              C.\(P\)与\(Q\)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小
              D.\(P\)与\(Q\)的速度相等时,\(P\)的动能达到最小
            • 6.

              如图所示,小车\(A\)、小物块\(B\)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小车\(A\)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B\),\(C\)两小物块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桌面平行。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二次方成正比,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对\(A\)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拉力\(F\)后,\(A\)向右运动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则


              A.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B.小车向右运动至速度最大时,\(A\),\(B\),\(C\)加速度均为零
              C.拉力\(F\)的大小为\(2mg\)
              D.拉力\(F\)做的功为\(\dfrac{{6}{{{m}}^{2}}{{g}^{2}}}{k}\)
            • 7. 如图所示,一轻质橡皮筋的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0.5m的圆环顶点P,另一端系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小球穿在圆环上可做无摩擦的运动.设开始时小球置于A点,橡皮筋处于刚好无形变状态,A点与圆心O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B时速率为1m/s,此时小球对圆环恰好没有压力(取g=10m/s2).下列正确的是(  )
              A.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从A到B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增加了0.45 J
              C.小球过B点时,橡皮筋上的弹力为1.0N
              D.小球过B点时,橡皮筋上的弹力为1.2N
            • 8. 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C的过程中,若仅以小球为系统,且取地面为参考面,则(  )
              A.小球从A→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小球从B→C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也守恒
              B.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C.小球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
              D.小球到达C点时,球和地球系统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最大
            • 9. 如图所示,ABCD为固定的水平光滑矩形金属导轨,AB间距离为L,左右两端均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长为L的导体棒MN放在导轨上.甲、乙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均与MN棒中点固定连接,另一端均被固定,MN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导轨与MN棒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初始时刻,两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MN棒具有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经过一段时间,MN棒第一次运动至最右端,这一过程中AB间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则(  )
              A.初始时刻棒受到安培力大小为
              B.MN棒最终停在初位置处
              C.当棒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时,AB间电阻R的功率为
              D.当棒第一次到达最右端时,甲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p=mv02-Q
            • 10.

              物体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物体的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B.物体从\(A\)下落到\(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C.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从\(A\)下落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都是先变小后变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