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①\)需要测量悬线长度,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悬线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悬线长度为 ______ \(mm\).

              \(②\)一组同学测得不同摆长\(L\)单摆对应的周期\(T\),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T\)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做简谐运动的单摆的\(T-L\)图象\(.\)根据作出的图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A.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正比
              B.单摆周期\(T\)与摆长\(L\)成反比
              C.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D.单摆摆长\(L\)越长,周期\(T\)越大
              \(③\)另一组同学进一步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讨论时有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______ .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 2.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 ______ mm;

              (2)若测量出单摆摆线长为l,摆球的直径为d,用秒表记录下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用以上字母表示).
            • 3.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______ \(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______ \(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______ \(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3\)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 5^{\circ}=0.087\),\(\sin 15^{\circ}=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 4. \((8\)分\()\)如图所示,\(OA\)为一单摆,\(B\)是穿在一根较长细线上的小球,让\(OA\)偏离竖直方向一很小的角度,在放手让\(A\)球向下摆动的同时,另一小球\(B\)从与\(O\)点等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A\)球第一次摆到最低点时两球恰好相遇,求\(B\)球下落时受到的细线的阻力大小与\(B\)球重力大小之比。\(( \)\(g\)取 \(10 m /s^{2}\),\(π^{2}=10)\)



            • 5. 黄泽中学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1)\)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 \(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______ \(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秒表读数为 ______ \(s\),如果测得的 \(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 \(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3\)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 \(\sin \)\(5^{\circ}=0.087\), \(\sin \)\(15^{\circ}=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 6.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______ 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______ 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______ 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3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 7.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至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 (用L、n、t 表示).
              (3)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T2-L图象,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T2-L图线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D.图线a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
              (4)某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Y,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B(x1,y2),可求得g= ______ .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伤处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 ______ 的(选项“偏大”、“偏小”或“不变”).
            • 8.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______  mm.
              (2)接着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______  (用题目中的物理量表示).
              (3)某小组改变摆线长度L0,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甲同学把摆线长L0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乙同学作出  T2-L0图象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甲 ______ ,乙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9.
              如图所示弹簧下面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在竖直方向作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当物体振动到最高点时,弹簧正好为原长\(.\)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1)\)物体在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______ .
              A.机械能守恒  \(B.\)机械能不守恒    \(C.\)不确定
              \((2)\)物体在最高点回复力 ______ 最低点回复力\(.(\)大于,小于或等于\()\)
              \((3)\)物体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______ .
              \((4)\)物体最低点弹力等于 ______ .
            • 10.
              六安一中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cm.\)用停表记录单摆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2\)乙所示,在停表读数为      \(s\),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 5^{\circ}=0.087\),\(\sin 15^{\circ}=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