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 2.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2Q\)和\({+}4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2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0{.}5F\)
              B.\(2F\)
              C.\(\dfrac{4}{3}F\)
              D.\(4F\)
            • 3.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2Q\)和\({+}4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2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0{.}5F\)
              B.\(2F\)
              C.\(\dfrac{4}{3}F\)
              D.\(4F\)
            • 4.

              \((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过程中,若丝绸得到\(3\)个电子,则丝绸带电量为     \(C\),玻璃棒带电量为       \(C\)。

              \((2)\)如图所示,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不动时,靠近螺线管的是小磁针的__ \(\_\)\(\_\)极。若将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内部,小磁针指向与图示位置时的指向相\(\_\)\(\_ \_\) \(\_(\)填“同”或“反”\()\)。

              \((3)\)放射源中有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一种不带电,另两种分别带正负电荷,置于磁场中,相成如图三条轨迹,则带负电的粒子的轨迹是______。

              \((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已打出了一条较好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计数点间有\(5\)个时间间隔\()\)记作A、\(B\)、\(C\)、\(D\)、\(E\)、用直尺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纸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2}\), 打纸带上\(C\)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_{C\;\;}=\)              \(m/s\).

            • 5.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观点
              B.库仑在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时,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C.欧姆定律\(I= \dfrac {U}{R}\)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了电流强度这一物理量
              D.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 6.

              \((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过程中,若丝绸得到\(3\)个电子,则丝绸带电量为     \(C\),玻璃棒带电量为       \(C\)。

              \((2)\)如图所示,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不动时,靠近螺线管的是小磁针的        极。若将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内部,小磁针指向与图示位置时的指向相       \((\)填“同”或“反”\()\)。

              \((3)\)放射源中有三种不同的粒子,其中一种不带电,另两种分别带正负电荷,置于磁场中,相成如图三条轨迹,则带负电的粒子的轨迹是______。

              \((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已打出了一条较好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计数点间有\(5\)个时间间隔\()\)记作A、\(B\)、\(C\)、\(D\)、\(E\)、用直尺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纸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2}\),打纸带上\(C\)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_{C\;\;}=\)              \(m/s\).

            •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B.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
            • 8.
              如图,一个不带电的表面绝缘的导体\(P\)正在向带正电的小球\(Q\)缓慢靠近,但不接触,也没有发生放电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端的感应电荷为负电荷
              B.导体内场强越来越大
              C.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始终大于在\(B\)点产生的场强
              D.\(C\)、\(B\)两点的电势始终相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