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倾角θ=37°、间距l=0.1m的足够长金属导轨底端接有阻值R=0.1Ω的电阻,质量m=0.1kg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置,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5.建立原点位于底端、方向沿导轨向上的坐标轴x。在0.2m≤x≤0.8m区间有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从t=0时刻起,棒ab在沿x轴正方向的外力F作用下从x=0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与位移x满足v=kx(可导出a=kv)k=5s-1.当棒ab运动至x1=0.2m处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0.12W,运动至x2=0.8m处时撤去外力F,此后棒ab将继续运动,最终返回至x=0处。棒ab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不计其它电阻,求:(提示:可以用F-x图象下的“面积”代表力F做的功)
              (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外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式;
              (3)在棒ab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
            • 2. 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图\(1\)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 \(A\)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U(V)\) \(1.45\) \(1.36\) \(1.27\) \(1.16\) \(1.06\)
              \(I(A)\) \(0.12\) \(0.20\) \(0.28\) \(0.36\) \(0.44\)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上作出\(U-I\)图线.
              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 ______ \(V\);内阻\(r=\) ______ \(Ω.\)
              \((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 ______ .
            • 3.
              如图,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纸面\()\)内,轨间距为\(l\),左端连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金属杆置于导轨上,金属杆右侧存在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区域\(.\)已知金属杆以速度\(v_{0}\)向右进入磁场区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磁场区域右边界\((\)图中虚线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金属杆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除左端所连电阻外,其他电阻忽略不计\(.\)求金属杆运动到磁场区域正中间时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及此时电流的功率.
            • 4.
              如图所示,两条相距\(d\)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右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金属杆静置在导轨上,其左侧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MNPQ\)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当该磁场区域以速度\(v_{0}\)匀速地向右扫过金属杆后,金属杆的速度变为\(v.\)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不计,导轨光滑且足够长,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求:
              \((1)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I\);
              \((2)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的加速度大小\(a\);
              \((3)PQ\)刚要离开金属杆时,感应电流的功率\(P\).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原子核中所有核子单独存在时质量总和大于该原子核的总质量
              C.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刚放电时,电容器极板上电量最多,回路电流最小
              D.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共能辐射\(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6.
              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A\),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_{1}\),\(R_{2}(\)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另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_{z}(\)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V)\);单刀双掷开关\(S_{1}\)和\(S_{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_{1}\)的阻值为 ______ \(Ω(\)填“\(20\)”或“\(2000\)”\()\)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_{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的滑动变阻器的 ______ 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_{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_{z}\)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_{1}.\)将\(R_{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_{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_{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_{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 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_{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_{z}\)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_{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微安表的内阻为 ______ \(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______
            • 7. 图\(8\)所示的水平匀强电场中,将两个带电小球\(M\)和\(N\)分别沿图示路径移动到同一水平线上的不同位置,释放后,\(M\)、\(N\)保持静止,不计重力,则\((\)  \()\)
                                                                                      
                                                                                                     图\(8\)



              A.\(M\)的带电量比\(N\)的大
              B.\(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C.静止时\(M\)受到的合力比\(N\)的大
              D.移动过程中匀强电场对\(M\)做负功
            • 8. \((1)\) 小滑块通过\(p_{2}\)位置时的速度大小。
              \((2)\)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取值范围。
              \((3)\) 经过时间\(t\),磁感应强度变化量的取值范围。
            • 9. 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
              A.B.\(C\)的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_{Bx}\)、\(E_{C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B.A.\(E_{Bx}\)的大小大于\(E_{Cx}\)的大小
              C.B.\(E_{B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D.C.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E.D.负电荷沿\(x\)轴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