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改用红色激光                         \(B.\)改用蓝色激光

              C.减小双缝间距                         \(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2)\)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底面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

              直,求该液体的折射率。

            • 2. 如图所示,\(a\)、\(b\)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半圈形玻璃砖底边平行射入,入射点均在玻璃砖底边圆心\(O\)的左侧,两束光进入玻璃砖后都射到\(O′\)后,\(OO′\)垂直于底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这两束光为红光和蓝光,则\(b\)光是蓝光
              B.从\(O′\)点射出的光有可能是单色光
              C.在玻璃中,\(b\)光的速度小于\(a\)光
              D.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的条纹间距较大
            • 3.

              选修\(3—4\)模块

              \((1)\)如图所示,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制成的中空三棱镜,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白光\(A\)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了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点和\(b\)点之间,则________.


              A.从\(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b\)点射出的是紫光

              B.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

              C.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ab\)的中点射出的是紫光

              D.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紫光,从\(ab\)的中点射出的是红光


              \((2)\)蝙蝠如果每秒钟发射出\(50\)次超声波,每次发出\(100\)个频率为\(1×10^{5} Hz\)的波,那么在空气中将形成一系列不连续的波列\(.\)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①\)求每个波列的长度及相邻两波列间隔的长度.

              \(②\)如果该声波进入水中传播,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 m/s\),那么波列的长度及相邻两波列的间隔长度又是多少

            • 4.

              如图所示,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空气中,已知\(∠A=60^{\circ}\),\(∠C=90^{\circ}\),一束极细的单色光从\(AB\)面的\(D\)点入射,入射角为\(i = 45^{\circ}\),\(BD=L\),\(AB = 4L\),光线恰射到\(BC\)的中点,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1)\)玻璃的折射率\(n\) ;

              \((2)\)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射出棱镜所经历的时间\(t\)。

            • 5. 图所示, \(ABCD\)是两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 \(AB\)面和 \(CD\)面平行,它们分别是玻璃和空气的界面,设为界面Ⅰ和界面Ⅱ,光线从界面Ⅰ射入玻璃砖,再从界面Ⅱ射出,回到空气中,如果改变光到达界面Ⅰ时的入射角,则\((\)      \()\)

              A.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Ⅰ上就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B.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Ⅱ上就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Ⅰ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Ⅱ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 6.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为一镜的横截面,\(∠A=30^{\circ}\),\(BC\)边长度为\(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sqrt {3}\),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平行于底边\(AB\)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梭镜。
              \((1)\)光线从\(AC\)边进入棱镜时的折射角;
              \((2)\)光线射到\(AB\)边时的入射角,并判断能否发生全反射:
              \((3)\)光线从棱镜射出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
            • 7.

              如图,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制成的中空三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光\(A\)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了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点和\(b\)点之间,则错误的是(    )


              A.从 \(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 \(b\)点射出的是紫光
              B.从 \(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 \(b\)点射出的是红光
              C.从 \(a\)点和 \(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 \(ab\)中点射出的是紫光
              D.从 \(a\)点和 \(b\)点射出的都是紫光,从 \(ab\)中点射出的是红光
              E.光在 \(ab\)面上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 8.

              【物理----选修\(3-4\)】

              \((1)\)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m/s\),已知\(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B.从\(t=0\)开始经\(0.15s\),\(x=40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6m\)

              C.接收器在\(t=2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接受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可能为\(9Hz\)

              E.若该波与另一列频率为\(5Hz\)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相遇,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2)\)如图所示,\(MN\)为竖直放置的光屏,光屏的左侧有半径为\(R\)、折射率为\(\sqrt{3}\)的透明半球体,\(O\)为球心,轴线\(OA\)垂直于光屏,\(O\)至光屏的距离\(OA=\dfrac{3\sqrt{3}}{2}R\),一细束单色光垂直射向半球体的平面,在平面的入射为\(B\),\(OB=\dfrac{1}{2}R\),求:


              \(①\)光线从透明半球体射出时,出射光线偏离原方向的角度;

              \(②\)光线在光屏形成的光斑到\(A\)点的距离。

            • 9. 如图,玻璃球冠的折射率为\( \sqrt {3}\),其底面镀银,底面的半径是球半径的\( \dfrac { \sqrt {3}}{2}\)倍;在过球心\(O\)且垂直于底面的平面\((\)纸面\()\)内,有一与底面垂直的光线射到玻璃球冠上的\(M\)点,该光线的延长线恰好过底面边缘上的\(A\)点\(.\)求该光线从球面射出的方向相对于其初始入射方向的偏角.

            • 10.

              \((1)\)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2)\)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 s\),振幅\(A=5 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①P\)、\(Q\)间的距离;

              \(②\)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