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有4个点,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 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a= ______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2.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 ______ \(s\),各段测量数据如图所示,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 \(m/s^{2}\),物体在图中标记为“\(2\)”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 ______ \(m/s\).
            • 3.

              \((1)\)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一辆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该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器。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袋,其中\(1\)、\(2\)、\(3\)、\(4\)为依次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以得到实验物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

              \((3)\)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地球平均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

              \((4)\)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库伦力为\(F\),若它们的电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距离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为_________。

              \((5)\)一交变电压的表达式为\(μ=2 \sqrt{2}\sin 100πtV \),则交变电压的周期为________\(s\),有效值为________\(V\)。

              \((6)\)一小球在高为\(0.8m\)的桌面上滚动,水平离开桌面后着地,着地点与桌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小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

            • 4.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周期\(T=0.02s.\)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_{A}=16.6 mm\),\(x_{B}=126.5 mm\),\(x_{D}=624.5 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用\(x_{A}\)、\(x_{B}\)、\(x_{D}\)和\(T\)表示\()\).

            • 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纸带上\(O\)、\(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为\(a=\)________\( m/s^{2}\),在打\(D\)点和\(F\)点时纸带的速度为\(v_{D}=\)_______\(m/s\)。\((\)所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6.

              在研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点\(0\)、\(1\)、\(2\)、\(3\)、\(4\)、\(5\)、\(6\),用米尺量出点\(1\)、\(2\)、\(3\)、\(4\)、\(5\)、\(6\)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16.45\)、\(23.02\)、\(28.50\)、\(32.88\)、\(36.14.\)由此可得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点\(2\)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

            • 7.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在打出\(D\)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8. 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O\)、\(A\)、\(B\)、\(C\)为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记下的记数点,则打下\(B\)点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m/s\),已知纸带的左端与物体相连,则物体做的,加速度为          \(m/s^{2}\)。

            • 9.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了\(A\)、\(B\)、\(C\)、\(D\)、\(E\)等\(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来,其相邻点间距离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从打下\(A\)点到打下\(C\)点的时间内,小车的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用\(s\)和\(T\)表示\()\),其大小是 ______\( 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这条纸带的 _____\( (\)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着用\(T\)表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______\( (\)逐差法,用\(s\)和\(T\)表示\()\)。其大小为 ______\(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0. 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获得的比较理想的纸带的一部分,根据纸带给出的数据和相邻两个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从\(A\)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______ \(m/s\),\(D\)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______ \(m/s\),\(BD\)段的加速度为 ______ \(m/s^{2}\),\(AE\)段的加速度为 ______ \(m/s^{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