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将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固定放置,三个细绳套L1、L2、L3一端共系于同一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弹簧测力计A的另一端挂于固定点P,手持弹簧测力计B拉动细绳,使结点静止于O点。
              (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N;
              (2)实验时要读出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还要在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L1、L2、L3的______;
              (3)下列实验要求中必要的是______。
              A.弹簧测力计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校零
              B.多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B始终保持水平
              C.多次实验时结点必须在同一点
              D.需要测量重物M的重力
            • 2. 如图甲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mm,如图乙所示.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cm.
            • 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细绳BO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它们的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C.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D.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应采用作力的图示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请您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至少二条)
              ①______;
              ②______。
            • 4.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发现实验数据误差很大,怀疑电源的频率不是\(50Hz\),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电源的频率\(.\)已知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为\(m=0.1kg\),小车的质量为\(M=0.4kg\),不计摩擦阻力,\(g\)取\(10m/s^{2}.\)图乙为某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三个点未画出.

              \((1)\)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 \(m/s^{2}\);
              \((2)\)根据纸带上所给出的数据,可求出电源的频率为 ______ \(Hz\);
              \((3)\)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______ \(m/s\).
            • 5.
              图甲所示是大型机械厂里用来称重的电子吊秤,其中实线称重的关键元件是拉力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挂钩上挂上重物,传感器中拉力敏感电阻丝在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拉力敏感电阻丝的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再经过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将物体重量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1)\)简述拉力敏感电阻丝的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原因 ______ 。
              \((2)\)小明找到一根拉力敏感电阻丝\(R_{L}\),其阻值随拉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再按图丙所示电路制作了一个简易“吊秤”。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约\(15V\),内阻约\(2Ω\);灵敏毫安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5Ω\);\(R\)是电阻箱,最大阻值是\(9999Ω\);\(R_{L}\)接在\(A\)、\(B\)两接线柱上,通过光滑绝缘滑环可将重物吊起,接通电路完成下列操作。
              \(a.\)滑环下不吊重物时,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为某一合适示数\(I\)时,读出电阻箱的读数\(R_{1}\);
              \(b.\)滑环下吊上待测重物,测出电阻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c.\)调节电阻箱,使 ______ ,读出此时电阻箱的读数\(R_{2}\);
              \(d.\)算得图乙直线的斜率\(k\)和截距\(b\);
              则待测重物的重力\(G\)的表达式为\(G=\) ______ \((\)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测得\(θ=53^{\circ}(\sin 53^{\circ}=0.8,\cos 53^{\circ}=0.6)\),\(R_{1}\)、\(R_{1}\)分别为\(1052Ω\)和\(1030Ω\),结合乙图信息,可得待测重物的重力\(G=\) ______ \(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针对小明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测量重量的精度,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______ 。
              A.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不同,内阻更小的毫安表
              B.将毫安表换成量程为\(10μA\)的微安表
              C.将电阻箱换成精度更高的电阻箱
              D.适当增大\(A\)、\(B\)接线柱之间的距离。
            • 6.
              小莉和她的同学综合图示的方法,利用简易实验器材,一把刻度尺,一质量为\(m=300g\)的重物,测量自己头发丝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网上获取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1.72N\);\(30\)岁组,平均约\(1.50N…)\)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平固定刻度尺;
              \(②\)用手指尖紧握头发丝两端,用直尺测量出两手指尖之间的头发丝长度\(L=50.00cm\);
              \(③\)重物挂在头发丝上,两手缓慢沿刻度尺水平移动,直至头发丝恰好被拉断;从刻度尺上读出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d=30.00c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挂钩光滑且质量不计\()\)
              由以上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______ ;头发丝的最大拉力表达式\(T=\) ______ \((\)用以上物理量符合表示\()\);利用所测数据可获得最大拉力为 ______ \(N(\)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正常范围.
            • 7.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D\)、\(E\)各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______ ,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______ \(.(\)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 8.

              为了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提供了如下的实验器材:

              A. 小车 \(B.\) 钩码 \(C.\) 一端带滑轮的木板 \(D.\) 细线 \(E.\)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F.\) 纸带 \(G.\) 毫米刻度尺 \(H.\) 低压交流电源 \(I. 220 V\)的交流电源

              \((1)\) 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和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填写器材序号\()\),还应补充的器材是________.

              \((2)\) 实验中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7\)个点\((\)标号\(0~6)\),测出\(0\)到\(1\)、\(2\)、\(3\)、\(4\)、\(5\)、\(6\)点的距离分别为\(d_{1}\)、\(d_{2}\)、\(d_{3}\)、\(d_{4}\)、\(d_{5}\)、\(d_{6}\),打点周期为\(T.\)则打点\(2\)时小车的速度\(v_{2}=\)________;若测得小车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打点\(1\)和点\(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用\(v_{1}\)、\(v_{5}\)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验证点\(1\)与点\(5\)间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关系式可表示为________.

              \((3)\) 在实验数据处理时,如果以\( \dfrac{v^{2}}{2}\)为纵轴,以\(d\)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dfrac{v^{2}}{2}d\)图象,其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 9.

               ⑴(4分)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的读数是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的读数是  ▲  mm.

               

               

               

              ⑵(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F/N

              0.49

              0.98

              1.47

              1.96

              2.45

              t/(ms)

              40.4

              28.6

              23.3

              20.2

              18.1

              t2/(ms)2

              1632.2

              818.0

              542.9

              408.0

              327.6

              6.1

              12.2

              18.4

              24.5

              30.6

               

              ①为便于分析Ft的关系,应作出     的关系图象,并在坐标纸上作出该图线

              ②由图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③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请你由上述实验结论推导出物体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