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6\)条纸带,如图所示为其中一条,在纸带上取\(6\)个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s.\)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s_{1}\)是\(l\)、\(3\)两点的距离,\(s_{3}\)是\(4\)、\(6\)两点的距离,\(s_{2}\)是\(2\)、\(5\)两点的距离.

              \((1)\)测\(s_{l}\)、\(s_{2}\)、\(s_{3}\)后,点\(2\)速度的表达式\(v_{2}=\) ______
              \((2)\)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s_{1}=4.00cm\),\(s_{2}=19.30cm\),\(s_{3}=8.72cm\),根据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g=\) ______ \(rn/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2. 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展品周围环境较暗\()\),该展品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象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该展品的最大高度为\(2m\),重力加速度\(g=10m/s^{2}\).

              \((1)\)要想出现图中这一现象,滴水时间间隔应为\(T=\) ______ \(s\),光源闪光频率为\(f=\) ______ \(Hz\).
              \((2)\)若将滴水时间间隔减小为现在的一半,请将观察到的现象画在刻度尺图中\((\)水滴用点表示即可\()\).
              \((3)\)若将现在的光源闪光频率\(f\)略微调大一些,则将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为 ______ .
            • 3.

              某同学测量木块与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上将木块、电火花计时器、纸带以及重物连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先接通电源,再释放木块,打出一条纸带。选择纸带上点迹清晰的部分,每隔\(4\)个点选一个计数点,分别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记为\(x_{1}\)、\(x_{2}\)、\(x_{3}\)等。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根据实验操作完成下列问题。

              \((1)\)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低压直流电源

              B.高压直流电源

              C.低压交流电源

              D.高压交流电源

              \((2)\)将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得到\(\dfrac{x}{T}\)的值,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横线处的计算。

               

              \(x_{1}\)

              \(x_{2}\)

              \(x_{3}\)

              \(x_{4}\)

              \(x_{5}\)

              \(x_{6}\)

              \(x_{7}\)

              \(x/(cm)\)

              \(2.06\)

              \(2.50\)

              \(2.98\)

              \(3.42\)

              \(3.89\)

              \(4.35\)

              \(4.81\)

              \(\dfrac{x}{T}/({m/s})\)

              \(0.206\)

              \(0.250\)

              \(0.298\)

              ________

              \(0.389\)

              \(0.435\)

              \(0.481\)

              \((3)\)适当选取标度,根据上表数据画出\(\dfrac{x}{T}-t\)图象。

              \((4)\)根据图象可得木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若重物的质量\(m=15g\),木块的质量\(M=25g\),忽略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则木块与粗糙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10m/s^{2})\)

            • 4. 某同学利用光电传感器设计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光电计时器、小钢球等。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钢球自由下落。

              \((1)\)先将光电门固定在\(A\)处,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riangle t_{0}\),量出小球释放点距\(A\)的距离为\(h_{0}\),测出小球的直径\(d(d\)远小于\(h_{0})\)。则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 ______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______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若某次实验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钢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0.5\triangle t_{0}\),请你判断此时光电门距\(A\)处的距离\(\triangle h=\) ______ 。\((\)用\((1)\)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于直尺的长度限制,该同学改测光电门位置与其正上方固定点\(P(\)图中未画出\()\)之间的距离\(h\),并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riangle t\)。移动光电门在竖直杆上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象,已知图象斜率为\(k\),纵截距为\(b\),根据图象可知重力加速度\(g=\) ______ 。
            • 5.

              某小组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测量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点\(O\)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出\(1\)、\(2\)、\(3…\),量出\(1\)、\(2\)、\(3…\)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s\)、\(s_{2}\)、\(s_{3}…\),从\(O\)点开始计时,\(1\)、\(2\)、\(3…\)点对应时刻分别为\(t_{1}\)、\(t_{2}\)、\(t_{3}…\),求得\({{\bar{v}}_{1}}=\dfrac{{{s}_{1}}}{{{t}_{1}}}\),\({{\bar{v}}_{2}}=\dfrac{{{s}_{2}}}{{{t}_{2}}}\),\({{\bar{v}}_{3}}=\dfrac{{{s}_{3}}}{{{t}_{3}}}….\) 作出\(\bar{v}-t\)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木块的加速度\(a=\)      ;\(b\)的物理意义是        

              \((2)\)实验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还测得钩码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动摩擦因数\(μ=\)      

              \((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木板必须保持水平         \(B.\)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木块的质量

              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

            • 6.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_________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 7. 为了测量两个质量不等沙袋的质量,由于没有可直接测量的工具\((\)如天平、弹簧秤等\()\),某实验小组应用下列器材测量:轻质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可忽略\()\)、一套总质量为\(m{=}0{.}5kg\)砝码,细线、米尺、秒表,他们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合适的变量得到线性关系,作出图线并根据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沙袋的质量\((g\)取\(10m{/}s^{2}){.}\)具体操作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的质量分别为\(m_{2}\)、\(m_{1}\);
              \((2)\)从\(m\)中取出质量为\({\triangle }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质量为\(m_{1}\)的沙袋下降,质量为\(m_{2}\)的沙袋上升\((\)质量为\(m_{1}\)的沙袋下降过程未与其他物体相碰\()\);
              \((3)\)用米尺测出质量为\(m_{1}\)的沙袋从静止开始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质量为\(m_{1}\)的沙袋下降距离\(h\)所对应的时间\(t\),则可求沙袋的加速度大小为\(a{=}\) ______ ;
              \((4)\)改变右边砝码的质量\({\triangle }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triangle }m\)及\(a\)的数据,作出“\(a{~}{\triangle }m\)”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为\(b{=}2m{/}s^{2}\),沙袋的质量\(m_{1}{=}\) ______  \(kg\),\(m_{2}{=}\) ______\( kg\).
            • 8.

              为了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所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其前端固定有用于挡光的窄片\(K)\)、光电计时器、米尺、铁架台等。在长木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光电门\((\)图中未画出\()\),用于记录窄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 mm\),测量长木板上\(A\)、\(B\)两点间的距离\(L\)和竖直高度差\(h\)。

              \((2)\)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使其沿斜面下滑,测得木块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riangle t=2.50×10^{-3}s\),算出木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v=\)_________\(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由\(L\)和\(v\)得出滑块的加速度\(a\)。

              \((3)\)由以上测量和算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µ=\)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h\)、\(L\)、\(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 9. 一位同学在操场上玩滑梯,从滑梯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另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观察到该同学在最初的三秒下滑的距离是最后三秒下滑距离的五分之三,且最后三秒下滑的距离比最初三秒下滑的距离要多\(1.5m\),假设该同学沿滑梯下滑可以近似的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请你利用观察结果计算出: 
              \((1)\)该下滑运动的加速度应为多大? 
              \((2)\)滑梯的总长度是多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