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表为小明在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对其修改不正确的是(  )
              位置(同一培养皿) 蚂蚁 所加的食物 光线
              培养皿的一端 10只 少许面粉 明亮
              培养皿的另一端 5只 少许白糖 阴暗
              A.培养皿的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
              B.培养皿的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
              C.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可不一样
              D.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
            • 2.
              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步骤3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步骤4 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步骤 1
              B.步骤2
              C.步骤 3
              D.步骤 4
            • 3.
              如图为小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觅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
              A.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
              B.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
              C.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D.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
            • 4.
              下面是小明同学探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这一问题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 请你协助小明完善该实验方案:
              实验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约15cm)、5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1)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分别用滴管在竹筒的两端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
              ②将5只蚂蚁等距离放在浓糖水与清水之间,如图所示。
              ③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4)按实验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
              (5)实验现象的预测和分析:
              ①如果蚂蚁爬向淸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爱吃甜食。
              ②如果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______ 。
              (6)把探究过程和实验结果跟同学交流,最后把蚂蚁放回大自然。
              以上实验设计中清水对浓糖水起 ______ 作用,为了使以上实验设计更具有科学性,需要补充的环节是: ______ 。
            • 5.
              某同学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于是设计了如图“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

              材料用具:蚂蚁数只,纸盒一个,滴管两支,消毒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
              实验步骤: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______ 。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 ______ 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______ 。
              A.设置重复组B.求平均值C.设置对照组D.排除无关量组
              (5)请你在空白处,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 6.

              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下列实验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

              A.探究蚂蚁的通讯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 7. 小汪同学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从没有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东西.于是设计了如下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
              材料用具:一小窝蚂蚁,纸盒一个,滴管两支,消毒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
              实验步骤: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汪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可以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____________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5)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__________
                   A.设置重复实验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 8.

              通过“探究蚂蚁的食性”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主要是通过( )进行信息交流的。

              A.动作                                
              B.气味           

              C.声音                                 
              D.表情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龟纹瓢虫的定向搜索行为研究
              龟纹瓢虫是蚜虫的重要天敌.当棉田生态系统的棉蚜大爆发时,可以大规模释放龟纹瓢虫来防控棉蚜.研究发现,龟纹瓢虫能依靠多种信号找到棉蚜,除了凭借棉蚜本身的信号外,还会依靠被棉蚜危害植物所释放出的气味(对瓢虫而言是一种嗅觉信号)和棉蚜危害植物的形状(对瓢虫而言是一种视觉信号)进行定向搜索.
              研究者对嗅觉和视觉信号在龟纹瓢虫定向搜索中的作用,以及瓢虫有无捕食经验对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者将野外采集的龟纹瓢虫放入人工饲养箱培养,待瓢虫产卵、孵化成幼虫后,取若干幼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幼虫用人工饲料继续饲养,直到幼虫变为成虫.另一组幼虫放在带棉蚜的棉花植株上,直到幼虫变为成虫.
              实验中运用昆虫行为测试仪(如图A所示)研究瓢虫成虫的定向搜索行为.整个装置使用两个透明密闭的玻璃箱,与中部的观察区相连.测试仪左侧放入被棉蚜危害的棉花植株,右侧为空玻璃箱(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保证从观察区两侧进出的气流速度相同.

              将图A左侧箱子替换为嗅觉信号箱(图B),在靠近观察区的一侧用遮光板挡住,此时,瓢虫只能感知来自棉花的嗅觉信号,右侧为空白对照箱,该装置用于测试瓢虫在嗅觉信号与空白之间的选择行为.如果替换成视觉信号箱(图C),瓢虫只能感知来自棉花的视觉信号,这样可以测试瓢虫在视觉信号与空白之间的选择行为.如果左侧使用视觉信号箱、右侧使用嗅觉信号箱,可以测试测试瓢虫在视觉信号与嗅觉信号之间的选择行为.
              研究者进行了三组实验,分别是嗅觉信号对空白对照,视觉信号对空白对照,视觉信号对嗅觉信号.每一组实验的做法为:在实验前,将无捕食经验的瓢虫饲养在干净空气中,并在实验前12小时,对所有瓢虫进行饥饿处理.分别选取40只无捕食经验和有捕食经验的瓢虫,从测试仪中部放虫口逐一放入昆虫行为测试仪(见图A),2分钟内观察瓢虫的反应,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
              实验数据显示,无捕食经验和有捕食经验的瓢虫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在视觉信号的测试中,有捕食经验的瓢虫明显地趋向视觉信号,无捕食经验瓢虫无选择差异.在嗅觉信号的测试中,两类瓢虫均趋向嗅觉信号.在视觉信号对嗅觉信号的测试中,两类瓢虫更多地选择了嗅觉信号.
              本研究结果表明,龟纹瓢虫虽有先天识别受害棉花与空白的能力,但获得捕食经验后的瓢虫对于嗅觉信号和视觉信号的响应更敏感、更快捷,可以明显提高其定向搜索能力和效率.
              (1)龟纹瓢虫属于节肢动物门______纲的动物.
              (2)研究者实验用的龟纹瓢虫,要从卵开始饲养,且其中一组幼虫用人工饲料饲养是为了获得______的瓢虫.在实验前12小时,对所有瓢虫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让龟纹瓢虫对刺激信号更______,从而提高实验的______.
              (3)进行视觉信号对空白测试时,气流必须绕过视觉信号箱,否则,对瓢虫而言会形成______信号.
              (4)从行为的获得途径考虑,龟纹瓢虫定向搜索行为是很复杂的,没有捕食经验的龟纹瓢虫,可以通过嗅觉信号识别受害棉花,这是______行为;而视觉信号的测试的结果则说明这种行为也有______行为的成分.
              (5)根据上述资料进行的推理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
              A.嗅觉信号对于龟纹瓢虫捕食比视觉信号更有效
              B.捕食经验可以让瓢虫更有效地找到不易察觉的害虫
              C.龟纹瓢虫的这种捕食经验可以遗传给它们的后代
              D.龟纹瓢虫的定向搜索行为受多种信号的影响
              (6)该实验结果为治理棉田生态系统蚜虫大爆发提供的指导或启示是______.
            • 10.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都分节。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