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某同学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作的功为\(w\)。当用\(2\)条,\(3\)条\(…\) 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都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①\)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②\)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力,需要在______侧垫高木板\((\)填左或右\()\)。

              \(③\)若粗糙木板水平,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可能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连线处

              \(④\)某次所打纸带如下图所示,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2)\)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定定值电阻\(R\)\({\,\!}_{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和电压表\(V\)\({\,\!}_{1}\)的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和\(A\)和电压表\(V\)\({\,\!}_{2}\)的测量数据\(.\)并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b)\)所示的两条\(U―I\)直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甲乙两同学描绘的直线,可知
              A.甲同学是根据电压表 \(V_{1}\)和电流表\(A\)的数据
              B.甲同学是根据电压表 \(V_{2}\)和电流表\(A\)的数据
              C.乙同学是根据电压表 \(V_{1}\)和电流表\(A\)的数据
              D.乙同学是根据电压表 \(V_{2}\)和电流表\(A\)的数据\(②\)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了最右端
              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定值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为\(0.5W\)
              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

              \(③\)根据图\((b)\),可以求出定值电阻\(R_{0}=\)_____\(Ω\),电源电动势\(E =\)____\(V\),内电阻\(r =\)____\(Ω\).

              \(④\)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能否达到\(0.6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不必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但需要天平测量小车质量

              B.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a-M\)关系图象不是直线,就可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C.利用此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分力补偿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2)\)小华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因为不断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导致钩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车的质量,则小车加速度\(a\)的值随钩码个数的增加将趋近于________的值.

            • 3.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固定并调整斜槽,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斜槽上某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高度\(H(h\)为单位长度\()\)

              \(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

              水平位移\(x(cm)\)

              \(5.5\)

              \(9.1\)

              \(11.7\)

              \(14.2\)

              \(15.9\)

              \(17.6\)

              \(19.0\)

              \(20.6\)

              \(21.7\)

              \((1)\)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定理若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2)\)以\(H\)为横坐标,以____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 

              \((3)\)由第\((1)(2)\)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 

            • 4.

              为了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提供了如下的实验器材:

              A.小车

              B.钩码

              C.一端带滑轮的木板

              D.细线

              E.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F.纸带

              G.毫米刻度尺

              H.低压交流电源

              I.\(220V\)的交流电源

              \((1)\)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和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认为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填写器材序号\()\),还应补充的器材是________.

              \((2)\)实验中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7\)个点\((\)标号\(0~6)\),测出\(0\)到\(1\)、\(2\)、\(3\)、\(4\)、\(5\)、\(6\)点的距离分别为\(d_{1}\)、\(d_{2}\)、\(d_{3}\)、\(d_{4}\)、\(d_{5}\)、\(d_{6}\),打点周期为\(T.\)则打点\(2\)时小车的速度\(v_{2}=\)________;若测得小车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打点\(1\)和点\(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用\(v_{1}\)、\(v_{5}\)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验证点\(1\)与点\(5\)间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关系式可表示为________.

              \((3)\)在实验数据处理时,如果以\(\dfrac{{{v}^{2}}}{2}\)为纵轴,以\(d\)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dfrac{{{v}^{2}}}{2}-d\)图象,其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
            • 5.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的,沿木板滑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根据打点计时器所打在纸带上的点进行计算.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 ______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______ 部分进行测量\((\)根据如图\(2\)所示的纸带回答\()\).
            • 6.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让塑料小球从\(A\)点下落,经过\(B\)点放置的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d\),所示读数为 ______ \(mm\);
              \(②\)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M\),用直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H\);
              \(③\)将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小球的挡光时间\(t\),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两空\((\)重力加速度为\(g)\);
              \(④\)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______ ;
              \(⑤\)小球从\(A\)到\(B\)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W_{t}=\) ______ .
            • 7. 某同学利用图甲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得到了如下表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橡皮筋条数

              \(1\)

              \(3\)

              \(4\)

              \(5\)

              \(7\)

              小车速度

               

               

               

               

               

              \(v\)\(/(m·s\)\({\,\!}^{-}\)\({\,\!}^{1}\)\()\)

              \(0.71\)

              \(1.23\)

              \(1.42\)

              \(1.58\)

              \(1.87\)

               

              \((\)注:每条橡皮筋拉长的长度都一样\()\)

              \((1)\)设一条橡皮筋拉长到固定长度所做的功为\(W\)\({\,\!}_{0}\),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关系的图像。

              \((2)\)由图像大致可判断出\(W\)\(v\)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

            • 8.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请补充完整下列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

              \((1)\) 用天平测量小车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砝码盘的质量\(m\)\({\,\!}_{0}\);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

              \(cm\);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2)\) 在砝码盘中放入适量砝码;适当调节长木板的倾角,直到轻推小车,遮光片先后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的时间相等;

              \((3)\) 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__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物理量及其符号\()\);

              \((4)\) 让小车从靠近滑轮处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riangle \)\(t\)\({\,\!}_{A}\)和\(\triangle \)\(t\)\({\,\!}_{B}\);

              \((5)\) 步骤\((4)\)中,小车从光电门\(A\)下滑至光电门\(B\)过程合外力做的总功\(W\)\({\,\!}_{合}=\)        ,小车动能变化量\(Δ\)\(E_{k}\)\(=\)__________\((\)用上述步骤中的物理量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比较\(W\)\({\,\!}_{合}\)和\(Δ\)\(E_{k}\)的值,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 重新挂上细线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重复\((2)~(5)\)步骤。

              \((7)\) 本实验中,以下操作或要求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尽量减小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

              B.调整滑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C.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 9.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同种材料制成的导轨\(ABC\),\(BC\)段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AB\)段可以绕\(B\)点在竖直面内转动而调整\(AB\)段的倾角\(θ\),\(B\)点有一段圆弧顺滑连接\(AB\)、\(BC\)段。调整好角度\(θ\)后,将\(AB\)段也固定。

              实验一:通过实验测量小滑块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将小滑块从倾斜轨道\(AB\)段上的\(E\)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G\)点;保持\(AB\)段轨道的倾角\(θ\)不变,让滑块多次从同一位置\(E\)点静止滑下,取一个平均的\(G\)点位置。用刻度尺测量\(E\)点离水平轨道的竖直高度为\(h\),\(E\)点的竖直投影\({E}{{{'}}}\)点到\(G\)点的水平距离为\(L\)。则小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_______。

              \((2)\)变换出发点\(E\)的位置和\(AB\)段轨道的倾角\(θ\),重复多次操作,多次测\(μ\)再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______ \((\)填“系统”或“偶然”\()\)误差。

              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步骤如下:

              \(①\)测出两个滑块的质量\(m_{1}\)、\(m_{2}\)和两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1}\)、\(μ_{2}\);

              \(②\)滑块\(1\)从\(E_{1}\)点由静止滑下停在\(G_{1}\)点的过程中,在水平轨道上找一个\(F\)点,用直尺量出\(F\)点到\(G_{1}\)点的距离\(L_{1}\),如图乙所示;

              \(③\)滑块\(2\)静止放在\(F\)点,让滑块\(1\)依然从\(E_{1}\)点滑下去碰撞滑块\(2\),测出滑块\(1\)停止时到\(F\)点的距离\(L{{{'}}}_{1} \)和滑块\(2\)停止时到\(F\)点的距离\(L{{{'}}}_{2} \)。

              \((3)\)若碰撞近似为弹性碰撞,为使滑块\(1\)碰后继续向右运动,则要求\(m_{1}\)_____\(m_{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为了验证该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只需要验证等式___________ \((\)用\(m_{1}\)、\(m_{2}\)、\(μ_{1}\)、\(μ_{2}\)、\(L_{1}\)、\(L{{{'}}}_{1} \)、\(L{{{'}}}_{2} \)表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成立即可。

            • 10.

              Ⅰ\(.\)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长直木板一端垫起,另一端侧面装一速度传感器,让小滑块由静止从木板\(h\)高处\((\)从传感器所在平面算起\()\)自由滑下至速度传感器时,读出滑块经此处时的速度\(v\),如图所示。多次改变滑块的下滑高度\(h(\)斜面的倾角不变\()\),对应的速度值记录在表中:

              下滑高度\(h/m\)

              \(0.10\)

              \(0.20\)

              \(0.30\)

              \(0.40\)

              \(0.50\)

              速度\(v/m·s^{-1}\)

              \(0.633\)

              \(0.895\)

              \(1.100\)

              \(1.265\)

              \(1.414\)

              \((1)\)要最简单直观地说明此过程动能定理是否成立,该同学建立了以\(h\)为纵轴的坐标系,你认为坐标系的横轴应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若要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出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理量及符号\()\);则计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做\(O\),第一、第二点间的距离约为\(2mm\),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且 \(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2.29cm\)、\(15.55cm\)、\(19.20cm\)、\(23.23cm\)。根据以上数据知,从\(O\)点到\(C\)点,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已知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3)\)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动能的增加量\((\)填“大于”、“等于”、“小于”\()\)的原因是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