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重心、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C.滑动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成正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 2. \(2017\)年国际雪联单板滑雪\(U\)型池世锦赛决赛在西班牙内华达山收官,女子决赛中,中国选手蔡雪桐以\(90.75\)分高居第一成功卫冕。如图所示,单板滑雪\(U\)型场地可简化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半圆形轨道场地,雪面不同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滑雪运动员从半圆形场地的坡顶下滑到坡的最低点过程中速率不变,则\((\)      \()\)

              A.运动员下滑的过程中加速度时刻变化
              B.运动员下滑的过程所受合外力恒定不变
              C.运动员下滑过程中与雪面的动摩擦因数变小
              D.运动员滑到最低点时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达到最大
            • 3.

              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现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物体\(A\)的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图线可知  \((\)  \()\)

              A.物体\(A\)的质量\(m_{A}=2 kg\)

              B.物体\(A\)的质量\(m_{A}=6 kg\)

              C.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D.物体\(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
            • 4.

              \([\)多选\(]\)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像。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此可知\((\)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5\)

              B.减速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13 J\)

              C.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约为\(6 m/s\)

              D.减速运动的时间约为\(1.7 s\)
            • 5.

              如图所示,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轻弹簧将物体压在槽左壁上,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 N\),物体的质量为\(0.5 kg\),槽的上表面水平,物体与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按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计算。现使槽与物体一起以\(8 m/s^{2}\)的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相对于槽向右滑动一段距离

              B.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变大

              C.物体相对于槽仍不动

              D.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不变
            • 6. 质量为m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A.μmg
              B.Fcosθ
              C.μ(mg-Fsinθ)
              D.μ(mg+Fsinθ)
            • 7.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圆槽,\(A\)、\(C\)等高,\(B\)为圆槽最低点,小球从\(A\)点正上方\(O\)点静止释放,从\(A\)点切入圆槽,刚好能运动至\(C\)点\(.\)设球在\(AB\)段和\(BC\)段运动过程中,运动时间分别为\(t_{1}\)、\(t_{2}\),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_{1}\)、\(W_{2}\),则\((\)  \()\)
              A.\(t_{1} > t_{2}\)
              B.\(t_{1} < t_{2}\)
              C.\(W_{1} > W_{2}\)
              D.\(W_{1} < W_{2}\)
            • 8.
              如图\(a\),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t=1s\)时刻撤去恒力\(F.\)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b.\)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
              A.物体在\(3s\)内的位移\(s=3m\)
              B.恒力\(F\)与摩擦力\(f\)大小之比\(F\):\(f=3\):\(1\)
              C.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
              D.\(3s\)内恒力做功\(W_{F}\)与克服摩擦力做功\(W_{f}\)之比\(W_{F}\):\(W_{f}=3\):\(2\)
            • 9. 如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 10. 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运动,当弹簧长度稳定后,若用μ表示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FN表示弹簧弹力,则(  )
              A.μ=0时,FN=
              1
              2
              F
              B.μ=0时,FN=F
              C.μ≠0时,FN=
              1
              2
              F
              D.μ≠0时,FN=F
            0/40

            进入组卷